我國航運電商處于起步階段,但熱情高漲。國內航運電商企業從各自的切入點紛紛探索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開啟新的融資歷程。去年“航運城”獲得真格基金天使輪千萬人民幣級別融資、“運去哪”獲得源碼資本A輪1000萬美元級別融資、“咖狗網”的母公司奧林科技獲得A輪近2000萬美元融資、“維運網”獲得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環球貨聯完成1000萬元天使融資……據了解,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航運B2B電商平臺已接近50家。
“互聯網+航運”是方向
日前,中海集團副總經理、一海通董事長黃小文出席2016年第三屆航運創新大會表示,全球經濟低迷導致航運業需求不振、供給過剩,互聯網給全球貿易帶來巨大變革導致商品流動更加碎片化,給航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互聯網+航運”是方向,是未來。通過互聯網這一新的連接方式實現更廣范圍的物流資源共享,提升物流服務協同效率,打造適用互聯網貿易下商品流通特性的物流服務體系,是解決行業長期發展難題的有效途徑。
在航運業景氣度持續下行的背景下,航運電商為何卻呈現爆發增長態勢?首先,國內政策東風勁吹。國務院和交通運輸部先后發文引導海運市場,尤其是航運服務企業發展在線跨境支付政策逐步明確,在線平臺有機會依托支付形成用戶粘性。從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到“互聯網+”的提出,都在客觀上助推了航運電商的成長。
其次,數以萬億的市場規模。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2億標準集裝箱,如果按照每個集裝箱平均1萬元的運輸價格(包括海運費、拖車費、倉儲費、報關費等總和),可以測算出,航運市場規模高達2萬億人民幣。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也是目前航運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原因。交易規模大、交易頻次高,再加上前文所述的適合互聯網改造的痛點。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的3—5年內將有一家航運電商平臺成為市值達到10億美金的獨角獸。
第三,航運物流業產業鏈上下游都存在降本增效的內在需求。在我國社會經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物流運輸行業受到一定沖擊,尤其是以對外貿易為主的航運物流。傳統航運領域積累下來的問題,成為阻礙行業提升效率、控制成本、降低風險的絆腳石,變革迫在眉睫。“互聯網+”時代,電商模式得到廣泛應用和長足發展,為航運行業創新提供了可借鑒道路。
因此,在行業低谷期謀求轉型升級成為企業“涅盤重生”的首選;其次,集裝箱市場規模龐大,中小貨代生存空間被擠,貿易增速下滑,跨境電商成為新的增長點。
亟需發揮“長尾優勢”
目前,國內有規模的船公司僅有幾十家,而航運產業中其他小規模角色可謂數量龐大,業務范圍異常分散,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貨代企業超過20萬家,貨主總數則超過100萬家,而這些企業又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和區域。很多貨代企業由于規模偏小,只能在某個特定的港口或城市提供服務。很多中小型的貨主,則缺乏專業的物流團隊,導致物流規劃不當,在發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貨代的欺騙,付出額外的成本。
傳統操作流程中,一個貨主需要發貨時,往往需要通過兩三層甚至更多的貨代,才能夠從船公司完成訂艙。這樣一來,原本1萬元的艙位價格,通過層層轉手,到貨主手上時就變成了2萬元甚至更多,而這中間夾雜著太多無任何“技術含量”的貨代企業。
雖然航運產業已發展了數百年,但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貨主與貨代之間進行海運訂艙、船期確認等事宜時,仍然通過較為傳統的郵件、電話等方式,這導致行業整體的效率偏低。
如何發揮互聯網的長尾優勢,在航運領域大展拳腳?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撮合能力,提供更開放、更透明、更有效率的對接服務,將原本一個個分散的貨代、貨主聚攏至平臺上,繼而形成螞蟻雄兵的能量,顛覆傳統的航運產業。
互聯網電商與生俱來就是去中間化的,就像淘寶淘汰了低層次經銷商、批發商一樣。同樣,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方式,縮短航運的中間環節,淘汰扮演黃牛、搬磚頭角色的低級別貨代企業,讓貨主直接對接一級貨代。
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在淘寶上買東西時,可以實時跟蹤物流的進展,非常的省心方便。而在航運這個領域,卻缺乏這樣的物流追蹤工具,當貨主想要了解一票貨物運輸的進展時,只能來來回回的通過電話方式與貨代進行溝通,這中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航運物流業因貨主與貨代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服務價值錯位等原因造成發展遲滯。就貨代企業而言,正面臨外貿業務縮減和收費模式單一的雙重挑戰,亟需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擁抱互聯網是轉型的首選途徑。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演進,通過整合港口、海關、船公司等方面的數據,事實上是能夠打造出類似于淘寶這樣的“航運版”物流追蹤工具。
鑒于航運物流業環節眾多、流程復雜、用戶需求場景紛繁等特征,航運電商作為中立的第三方開放式交易平臺,應該將所有匹配的服務資源融入平臺,使相關各方可以基于誠信、公平、高效的價值標準開展交易,提升交易效率。
創業熱潮下暗流涌動
目前,各家航運平臺才剛剛起步,最長的發展時間不過僅7個月,但已有了一些不同的發展方向,未來各個平臺的區隔和優劣勢將真正顯現出來,競爭也將更為激烈。環球貨聯CEO劉彥飛坦言,航運電商市場前景廣闊,眾多玩家參與其中也說明這一模式在這一領域是可行的,強有力的競爭者的存在對于每個企業的成長和行業的推動都是有利的,但航運物流領域創業熱潮下還應該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來思考。
傳統第三方航運電商平臺做大做強,將面臨著大型國企垂直電商各自為政式發展的競爭以及源于行業習慣、航運物流傳統利益鏈等方面的阻力。
在談及未來航運O2O發展趨勢時劉彥飛稱,未來垂直類服務平臺可能遭遇到2類“潛在巨頭”的狙擊:
以自有資源為驅動力的傳統船東自建平臺。劉彥飛解釋,傳統船東在航運物流領域擁有諸如輪船、海關、報稅等多種優質資源,一旦船東跳出來做平臺,或許將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造成一定影響。
其次,以一級貨代為主的群體抱團發展自建平臺。劉彥飛認為,僅僅靠倒手和中介費度日子的一級貨代將面臨市場的淘汰,但是一些擁有重資產(車隊、倉儲)的一級貨代還是有相當的“殺傷力”,如果他們抱團發展,無疑將對行業造成沖擊。
對于航運電商對傳統貨代企業的沖擊,世界貨運聯盟中國區首席代表王大民認為,電商平臺與貨代企業之間并不是“魚死網破”的關系,貨代企業是附著在航運企業服務層面的延伸。
“運去哪”創始人周詩豪則表示,“運去哪”面向的是有精細化管理需求、謀求向互聯網轉型的貨代企業。他說:“貨代企業應改變現有的差價收費模式,靠增值服務的深度和品質取勝。未來僅約30%的貨代企業能存活下來。”那么,打造航運電商平臺需要哪些條件呢?
首先,充足的后備資金。平臺建設是一種“燒錢”的創業模式,初期的巨大投入使得航運電商平臺非常期望能夠盡快實現業務流量爆發式增長,從而繼續吸引更多資本或者資源的投入,在平臺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周詩豪表示,“運去哪”在吸引到源碼資本A輪融資前,一直自掏腰包,“燒”了800萬元的創業資金。
其次,從事航運電商需要既懂航運業務又懂互聯網技術的高端復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不是光靠高等教育可以培養出來的,需要豐富的從業經驗。
第三,適合自身情況的盈利模式。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以實現盈利為目標,在航運業的生態系統里,資金的驅動源頭在貨主企業和船東兩方,想從現有的商業模式中獲利,就需通過滿足這兩方的需求來重構航運業的生態環境,絞盡腦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第四,形成“門到門”服務。據悉,目前航運電商的服務主要停留在“港到港”層面,“港到港”服務的核心是“艙位費+綜合服務費”要低于同類競爭者,但這使生態圈構建難度大,客戶難以產生黏性,盈利空間有限。現階段航運電商無法實現海運“門到門”服務的大范圍資源整合。
劉彥飛稱,“航運電商戰爭的序幕才剛剛拉開,面對萬億級的市場,在盈利模式尚不明確的條件下,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部分企業都將共存發展”。
延伸閱讀
航運電商“英雄榜”
INTTRA:最早最大的多承運人航運電商平臺
國外最早的航運電商INTTRA,目前擁有22萬承運商,平臺足夠大并能產生集聚效應,而且“Book 50% Faster”真正實現快速訂艙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產業鏈往上游延伸,在平臺沉淀的大數據背后,給出商業報告、咨詢意見和解決方案,大量掌握每個用戶的信息。
在INTTRA的核心產品服務中,幾乎包含了航運業所有的產品內容:船期查詢,貨運保險,船位預訂,貨物跟蹤,單證電子化,電子發票。此外增加了“公眾服務”和“咨詢服務”更為高端的增值服務內容,極大鞏固了平臺的地位。作為最初由馬士基為首的全球前30+家船公司聯合推出的第三方航運電商平臺,INTTRA做到集裝箱運輸聯合承運人團體=船公司集團自營+掌握大量艙位資源的線上貨代平臺。足夠多的供需資源,可以更好滿足雙方需求,加上可靠性從四年前的12%提高到50%,訂船訂艙的航運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泛亞電商:產品自動封裝的垂直型平臺
中遠旗下的泛亞電商,以內貿為主并且做到了國內集裝箱內貿板塊的最大,2014年9月開通更為復雜的外貿訂艙業務。其產品定價模式創新,將復雜的航運產品進行了標準化的定義,顧客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其背后的復雜規則,而獲得對應產品的對應價格,這與網站面向中小型非專業客戶的定位非常貼切,是整個商業模式的核心組件。
泛亞電商的產品自動封裝系統是其核心競爭力。另外,平臺增加“拖車頻道”等集裝箱運輸相關的陸上服務內容,而“滯期寶”作為航運金融保險的一部分,滿足用戶在保險業務上的需求,增加對平臺的信賴。
海運訂艙網:標準化流程和一站式服務
中外運旗下推出的海運訂艙網,現在是國內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公共訂艙平臺,提出一站式服務的概念,不斷優化流程,實現標準化的訂艙操作,從官網首頁也能看出其重視航運金融,有做大資金池的規劃。由于訂艙操作的復雜性,仍需要買賣雙方的溝通確認才能完成。目前30秒進行處理,最快2小時達成交易。
“我來運”:互聯網公司涉足航運O2O
“我來運”是首家具有移動互聯及O2O特色的散雜貨國際海運服務平臺。目前已在平臺通過認證的注冊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有40家主流散雜貨船東入駐平臺,超過中國件雜貨船東總量的60%,擁有豐富的航線和運價資源。
“我來運”的愿景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航運業這個傳統行業,通過平臺模式幫助用戶拓寬業務范圍、促進運力交易、提高工作效率,規范管理企業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完成了從航運供需信息的采集、發布、匹配、評估、議價談判到簽約成交的全程在線互動和協同工作,成為全球領先的航運互聯網平臺。
運去哪:B2B撮合交易的服務平臺
運去哪是航運B2B電商中最早上線的,可以說是國際物流B2B撮合交易模式的始創者。從運去哪官網數據來看,目前該平臺已覆蓋了包括上海、寧波、深圳、青島、廈門、天津、大連等港口,覆蓋率較高。運去哪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航運產業鏈”,為此,重點提供了“拖車”、“報關”、“倉庫內裝”等增值服務。并且,有一套類似于天貓快遞的物流追蹤系統。
航運城:兼顧空運
航運城目前已覆蓋了上海、寧波、廈門、深圳等多個口岸,與其他平臺主要聚焦海上運輸不同,航運城重點打造了空運板塊,實現了空運領域貨主與貨代的撮合交易。在跨境電商兇猛,包裹類的空運量需求增長迅速的現在,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