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口的深中通道,集島、橋、隧于一體,其中長約6.8公里的海底隧道,是由一節一節的巨型沉管拼接而成的。
昨天(27日),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從西人工島航至珠海桂山島的沉管預制基地,將與深中通道第一節海底隧道沉管實現首次對接。
這個工作從昨天中午開始,將持續到今天下午。一體船是個龐然大物,可供一體船通行的航道寬度不夠充足而且還時有變化,來看工程人員如何解決一體船安全航行到目的地的難題。
27日早晨,停泊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開始起錨,沿著沉管浮運的伶仃洋航道,駛往珠海桂山島深塢區。
從西人工島到珠海桂山島深塢區,航行里程長達50多公里,是港珠澳大橋沉管浮運里程的5倍。一體船按最快5節的航速行駛,也要5個多小時。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寧進進:伶仃洋航道寬度只有380米,為雙向行駛的航道,單邊通行寬度只有190米。而一體船長190米,寬75米,面積相當兩個足球場那么大,浮運的單邊航道寬度要有200米,才能更好地滿足一體船這個“大胖子”航行的需求。
伶仃洋航道地形比較復雜,越靠近岸邊的航道,下面會有越多凹凸不平的暗礁,受潮水和水位的變化,可通行的航道寬度也會發生變化,這給一體船安全航行出了難題。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測量主管鎖旭宏:我們自主研發了一套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測控系統,讓我們的一體船在水下長出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密切監測船是否處于我們可通行的航道上,同時會對水流和水密度進行監測,不讓這些因素干擾一體船的航行,避免與過往船舶發生碰撞。
一體船經歷了6個多小時,終于到達了珠海桂山島水域,這時桂山島深水塢的大門已經敞開,迎接深中通道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到來。
精準控制確保一體船安全調轉船頭
體形龐大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要順利進入深塢區,實現和首節沉管的對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說,它首先需要調轉船頭,工程人員為此想了種種辦法。
9點左右,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靠近了桂山島深水塢,在塢門口開始轉向掉頭。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副總經理王偉:為了方便日后沉管的浮運安裝,一體船需要倒進深塢區,然后把浮在水里的首節沉管抱住,為沉管接下來的二次舾裝,提供穩定的作業條件。
深中通道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配備有2臺9280千瓦的主推發動機,和8臺大功率側推發動機。自重達2萬噸的一體船行駛起來會產生巨大的慣性,在水里及時剎車、精準定位都絕非易事,更何況深塢區里還有浮在水里的首節沉管。沉管的兩邊與一體船兩個船體的內側只有5米的距離,用自航的方式很容易導致一體船碰擦到首節沉管。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島隧部高級工程師楊福林:所以我們需要使用20多條纜繩交叉穩住一體船,一寸一寸把一體船精準拉進去。
為避免水里的首節沉管受到水流影響而發生擺動,首節沉管的四周也需要用纜繩進行固定。當一體船前進到一定位置的時候,工作人員需要將妨礙一體船進塢的沉管纜繩解開,并逐一和一體船的纜繩進行對接,然后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系統,控制卷揚機對纜繩進行拉伸,把一體船精準定位在下一個對接的位置。
今天將完成一體船與首節沉管對接
預計今天下午,一體船按照預定的設計,完成與首節沉管的對接,將沉管卡在船體下部。
后續將進行二次舾裝、安裝系統調試等任務,方便對沉管后續的浮運和安裝等作業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