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船與海洋工業協會(VSM)5月18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名為《德國造船與海洋技術現狀》的文章。文章分析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新船訂單將長期下滑,而未來歐洲船廠的訂單流失情況將比亞洲船廠更加嚴重。為此,該協會正與歐洲同行聯手制定船隊更新計劃,并推進“歐輪歐造”。
新船訂單將下滑
德國造船與海洋工業協會的文章認為,全球95%的貨物貿易都是通過船舶進行的,造船業可謂世界貿易走勢的晴雨表,在市場預期向好的情況下,新船訂單就會出現。而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在短期內對市場產生了嚴重影響,也給其中期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公共和私人債務急劇增加,從而抑制消費,使全球商品貿易放緩的趨勢進一步增加。此外各種國際矛盾——尤其是中美之間——也正在加劇。
在這一大背景下,與船舶相關的投資會被推遲。因此,造船業應該為全球范圍內的市場需求長期低迷做好準備。文章分析,新造船市場自2016年以來持續疲軟:過去4年,全球造船產量要比手持訂單多出40%以上;而未來市場需求的下降,則將使全球造船產能過剩的局面進一步惡化;現有訂單被取消也會導致情況加劇。文章認為,目前造船業低價傾銷和政府補貼等問題凸顯。不過,一直以來德國和歐洲造船業都專注于高科技領域,此前未受船市低迷影響。
歐洲船企前景堪憂
然而,歐洲造船業的前景并不樂觀。文章分析,平均而言,歐洲造船業在疫情爆發前接獲的訂單已排至4年后,遠超中國、韓國或日本等國的船廠,其手持訂單僅能維持大約兩年的開工量。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歐洲造船業受到的沖擊更小,由于復雜項目的工期更長,歐洲船廠從簽訂新船建造合同到船舶交付平均需要3.5年以上,而客船和游艇等產品,有時僅簽約前的準備工作就會要耗時這么久。
迄今為止,郵輪業仍主要向歐洲船廠下單訂船(占比達95%)。然而,豪華郵輪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大。雖然商船的貨運量有所減少,但郵輪業幾乎已經完全停止運營。因此,未來幾年,郵輪市場不太可能出現新訂單。與此同時,由于各國政府可能會削減開支,導致軍船和公務船訂單受到影響。此外,造船業對上下游行業影響巨大。在德國,造船和海洋產業就有2800家企業及20萬名員工。
推動船隊更新
文章稱,“德國造船與海洋工業協會正與歐洲各地的同事合作,制定一項臨時船隊更新計劃”,以鼓勵建造海岸警衛隊、警察、消防隊等政府部門所需的公務船,科研船,公共交通所需的客船及環保的商船,從而改善新造船市場需求不足的狀況,避免整個行業崩潰。與此同時,歐洲造船業必須盡一切努力降低成本,同時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并保留大量的熟練工人;即使在市場危機期間,也必須繼續開展研發工作,并保持對海洋氣候和環境保護問題的關注。
文章稱,船隊更新計劃有望成為搶占未來技術先機的決定性因素,且“是時候出臺有效措施打擊造船業的不公平競爭了”,一旦市場復蘇,一個健康、有競爭力的造船業就能為國家繁榮和綠色海洋經濟做出持久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