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國家石油公司6日宣布分別終止和暫停與中國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服”)的兩份合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周一回復《環球時報》的采訪郵件中表示,其中一項作業沒有滿足其合同中的條款,公司正在與中海油服進行進一步溝通。但由于合同具有保密性約束,不便與外界分享更多的細節。
中海油服6日發布公告稱,中海油服旗下挪威附屬公司COSL Drilling Europe AS(CDE)上周五接獲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通知,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聲稱其中一項作業合同的終止條件已經滿足;另外一項在安全可中斷鉆井作業中被暫停。兩份作業合同的剩余有效期分別為4年8個月及5年1個月。終止合同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重大不利影響。中海油服不認同其決定,將積極與其溝通以解決分歧,必要時將采取法律手段保障公司權益。
《華爾街日報》稱,去年12月30日,中海油服“COSL Innovator”鉆井平臺在北海遭受大浪沖擊,導致一名工人死亡,兩人受傷。這也是2009年以來挪威大陸架上的首起傷亡事故。目前挪威石油安全局已經介入調查。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一名發言人稱,終止合同的決定和傷亡事故無關,而是因為“COSL Innovator”不滿足合同中的規定條款,但他并未指明具體內容。發言人稱,針對兩份合同的處理決定會對鉆油工作帶來短期影響,不會影響長期產量。被暫停的另一個鉆井平臺“COSL Promoter”只有整改后才能繼續投入使用。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強周一對《環球時報》表示,從技術層面看,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在石油勘采上的差距不大;中國企業能在海外拿到石油開采的資質,從安全標準上來看也是符合當地標準的。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事故或許只是一個說辭,項目叫停的真正原因也許和海上石油開采的成本過高相關。海上開采成本非常高,遠遠高于目前的油價。全球油價低迷,很多公司都在縮減開支,這樣的作業他們能停就停了。”
據BBC報道,從大背景看,此次行動主要是受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鉆井施工供大于求。報道稱,整個北海地區的鉆井平臺都受影響。例如英國的蘇格蘭地區的北海鉆井平臺將在未來10年內去除150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