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赴京出席兩會,帶去了兩個提案,其一就是,應當讓造船業中民企與國企享有同等待遇。這不僅是為泰州的民營船企呼吁,同時也是為全國的民營船企呼吁。
業界有言,中國造船占世界的1/3,江蘇造船占中國的1/3,泰州造船占江蘇的1/3。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擁有得天獨厚深水岸線資源優勢的泰州,人杰地靈,云集了諸如口岸船舶、揚子江船舶、新世紀船舶、三福船舶等眾多行業內規模企業,是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千億級船舶產業,不僅是泰州GDP重要的增長極,同時也已然成為了泰州對外的一張炫目的名片。
不過,泰州造船有個顯著特點,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民營企業。金融危機以來,三期疊加影響之下,與國企相比,泰州造船民企性質的逆勢則暴露無遺,特別是在一些國家政策傾斜以及融資方面,他們與國企的競爭顯然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其實就產業規模和業績來看,民營船企憑借反應靈、決策快、效率高的優勢,他們的市場表現絲毫不遜色于“國字號”,并與中船南北兩大集團一起,共同托舉世界造船的中國旗幟。但長期以來,民企的發展事實上受囿于體制內外有別的影響,只不過這一影響在船市火爆時并不明顯,而在船市低谷時則顯得格外突出。該地區規模船企之一的東方重工破產的消息,一度被媒體盛傳,曾經的造船新星一朝隕落,令人唏噓。
2014年財政部等部委出臺的《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報廢更新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國企船廠可以享受相關補助,而民營船廠則被剔除在外。而在融資方面,銀監會把船舶制造列為九大高風險警示行業之一,提高融資門檻,更是加大了民營船企的融資難度。盡管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做出“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抉擇,但時至今日,這種體制內外有別的做法并未得到徹底根除。
李克強總理在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項目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視同仁。這讓身陷危機中民營船企再次看到希望。
藍書記的呼吁讓民營船企倍感欣慰,但外因是根據,內因是根本,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