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去產能正在進行中,人員分流問題最令外界關注。作為中國鋼鐵三大央企之一的武鋼集團預計將有四萬左右的員工將被分流至其他行業,約占總人數的一半。
10日上午,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人民網的“對話新國企 加油十三五”訪談節目中表示,武鋼集團正在進行人員分流,將有半數員工不再從事鋼鐵行業。
馬國強稱,“在去產能這個大背景下,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這8萬人不可能都煉鐵、煉鋼,那么只能有3萬人煉鐵、煉鋼,可能有4萬人、5萬人要找別的出路,這就是武鋼現在在做的事情。”
2016年2月初,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并明確指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據估算,該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量在15%左右,這一規模無疑是相當大的。
與此同時,在2月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大約共涉及到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鋼鐵系統將涉及50萬人。在此輪去產能過程中,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個億,作為獎補資金,主要用于職工的安置。
武鋼集團于1958年投產,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建設的第一家大型鋼鐵企業。馬國強表示,武鋼長期的用工大概在七八萬人、十萬人左右。相對于寶鋼來說,武鋼的人員負擔比較重。
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人員如何進行安置?
馬國強稱,武鋼集團將會采取多種途徑分流員工。一是采用國家推動的鋼鐵、煤炭去產能里面談到的,據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之內的,如果這個員工沒有工作能力或者沒有工作愿望,可以離開崗位等待退休;二是武鋼的一些其他非鋼產業,也可以消納部分職工;三是與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業進行對接,為職工尋找新崗位等。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不是一年兩年了,武鋼集團在此前已開始了去產能的行動。
馬國強表示,此前按照經濟效益來組織生產,在過去的十年間,武鋼已淘汰了400-500萬噸的落后產能。在接下來,武鋼還繼續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進行產能的安排。目前,武鋼本部的產能有1800萬噸,2014年、2015年安排的生產在1500-1600萬噸。
2015年9月,武鋼子公司重工集團分流了部分職工赴武漢化學工業區當協警。此前,武鋼還一度傳出分流部分員工去養豬的事情。
此外,對于鋼企合并、重組的事情,馬國強稱,“前一輪的兼并重組,包括武鋼都有所作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他認為,在產能過剩階段的兼并重組,兼并可能更多的只是手段,而重組才是目的。此前企業只注重了兼并,沒有做重組。被兼并的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得到了資金的支持,出現的結果是越兼并總的產能越多。
此外,馬國強作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的身份還稱,將積極創造條件,按照工信部出臺的整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規劃的目標,來積極推動鋼企重組、兼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