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八所設計、江南造船建造的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命名下水。
“中山大學”號總長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吃水6米。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里,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作為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在國內科考船中具備多個“首次”。該船在國內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轉低噪聲推進器、首次采用輪緣永磁側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儲能蓄電池的組合設計、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動式減搖鰭等。“中山大學”號環保性能突出,滿足最新國際排放要求,并將取得中國船級社(CCS)Clean標志,確保對大氣環境、水體等科考調查的影響降至最低。
“中山大學”號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
其配備了大量先進科考儀器和科考操控支撐設備,建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能滿足樣品處理、檢測分析和數據處理的各類實驗室,船舶平臺的綜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
“中山大學”號的科考作業實驗空間大,可擴展性強。除760平方米的固定實驗室外,艉甲板作業面積超過610平方米,可搭載十多個移動集裝箱式實驗功能模塊,大大提高了船舶的綜合科考作業能力和工作效率。此外,該船還擁有直升機熱降平臺,可有效提高人員輸送和物資轉運能力,并可作為無人機的起降平臺,從三維空間上大大擴展了該船科考觀測的范圍。
同其他科考船相比,“中山大學”號建造層面的一大特點是,該船直升機甲板以上包括觀察室、駕駛室在內的三層甲板采用了全鋁合金結構,以達到優化全船性能的作用。據悉,鋁合金的熱收縮量是普通碳鋼的2.5倍,這意味著鋁合金的焊接難度更大、變形控制的精度要求更高。為此,江南造船組織鋁合金焊接團隊,評定焊接工藝、制定施工工藝參數、設計焊接工藝窗口,在直升機甲板和上層建筑處,采用了鋼鋁復合接頭做過渡連接。
“中山大學”號下水后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工作,預計于今年12月試航、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