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0日的寧波,艷陽高照,春意盎然。來自新加坡Rickmers管理公司的高層在中遠船務經營總部領導的見證下,與舟山中遠船務副總經理敖武平簽署了8艘系列集裝箱船完工交船協議。儀式上,雙方代表觀看了由舟山中遠船務經營部精心制作的視頻短片,一幅幅改裝畫面,一個個生動的工作場景,把人們又拉回到了那激情奮戰的9個月。對于該系列船的修理改裝,新加坡Rickmers公司高層MR GEORG給予了高度評價,對舟山中遠船務的修理改裝技術、塢期節點控制等服務工作表示高度贊賞和衷心的感謝。而這8艘系列船的改裝,對于舟山中遠船務修船人總結經驗再出發具有典型的指導意義。
2015年6月,在中遠船務經營總部的支持下,舟山中遠船務一次性承接新加坡Rickmers公司8艘系列集裝箱船修理改裝大單,因為該系列項目是Rickmers公司向馬士基集團租賃的船舶,故8艘箱船在船舶性能、建造質量上均屬集裝箱船中的精品。在隨后的9個月時間內,隨著上述8艘船舶的陸續進廠,舟山中遠船務修船人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向難度挑戰、與自然抗衡的修船紀實大片。面對近乎苛刻的修船標準、緊湊密集的修期、大面積綁扎橋換新以及大量艙蓋下地修理改裝而帶來的場地資源緊缺等諸多挑戰,這些修船人是如何在困境中突圍、在挑戰中綻放的。
依托品牌,服務至上,搶抓大單
2014年,新加坡Rickmers公司兩個主管修船的機務在與舟山中遠船務一個修船項目合作時,偶然提起了8艘箱船的修船意向。這個看似無意的“暗示”,讓舟山中遠船務放在了心上。
同年,新加坡Rickmers公司果然將8艘系列集裝箱船修理改裝工程對外招標。舟山中遠船務展現出積極的姿態,主動與船東公司取得聯系,并與經營總部保持密切溝通,聯手行動。在與船東多個回合的改裝探討中,中遠船務設身處地為船東著想,謙虛務實的態度贏得船東信任和好感。通過實地來訪考察,船東公司高層對舟山船務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實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同。通過這一番不懈的努力,中遠船務終于擊敗多家競爭對手拿下該系列船的改裝訂單。
2015年6月24日,8艘系列集裝箱船中的首艘船“厄爾巴”輪駛抵舟山中遠船務,正式拉開修理改裝序幕。
面對矛盾,團結協作,合理協調
此次承修改裝的系列集裝箱船修理工程量大:這八艘均是13100箱的集裝箱船,船長366米,船寬48米。為增加單次運量,節省油耗成本,提高運營效益,舟山中遠船務技術人員結合船東意見,決定將原船綁扎橋的高度由原來的兩層增加到三層,從而實現容量達到13600箱。為減少興波阻力,技術室決定將該項目原來肥大的球鼻艏進行改裝換新。上述兩項工程也是該系列8艘船的主線工程。同時,該項目還涉及到改裝工程總重量達87噸鋼結構的83塊艙蓋下地工程,艙口圍加強共計鋼結構21噸,21道綁扎橋加高共計約482噸,以及螺旋槳換新等塢內工程。
修船系統的協調能力通過該系列船舶的修理改裝而進一步提升。這八艘船對船塢、場地等硬件資源要求極高。由于是大尺度船舶,需要占用2號塢整個塢,“厄爾巴”輪、“艾姆登”輪修理期間又逢舟山的多雨季節,塢期矛盾顯得特別突出。為盡可能縮減塢期,船體工區、機電工區通常通宵作業,修涂工區更是見縫插針,天氣一轉好就立即響應進行打砂和油漆作業,各部門通力協作,嚴控塢期。每艘船的83塊艙蓋要下地改裝,這需要充足的場地資源。在“埃德蒙頓”輪、“愛丁堡”輪修理期間,在廠大尺度船舶眾多,大量的艙蓋下地修理對場地管理提出了巨大的考驗,場地資源矛盾特別明顯,生產部與船體工區多次進行工程梳理并專題討論,汲取港口集裝箱堆放經驗,對艙蓋分批次下地并定點疊加放置,并與制造系統多次溝通,協調場地資源。通過前幾條船的不斷摸索和學習,在敖武平副總的帶領下,修船部門一周兩次召開梳理會,群策群力,逐漸找到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施工工序,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改裝工程。敖武平副總把控全局,嚴肅認真的布置每一個節點,對整個修理計劃一項一項梳理,一條一條總結。敖武平副總對每天的生產進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指示,他每天絕大部分時間也是緊盯在現場,一有不對就及時指出。每天吊運多少吊,修理幾塊艙蓋,他都清清楚楚。同時,生產部經理和經營部經理從生產和經營角度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確保了項目的穩步推進。各個工區在生產部的帶領下,同心協力、通力合作。以科學化的管理方針領導一線管理人員,層層落實。整個修船系統如同一盤棋,上下齊心,充分檢驗了修船系統的管理和協調能力。
難點工程,從容不迫,積累經驗
修船系統的戰斗力在突如其來的新增工程中進一步體現出來。第五條船“埃因霍溫”輪進塢時,由于船底板的變形范圍之大完全超出了雙方的預想,原計劃只有十多噸鋼結構的量,結果實際換板量卻達到120噸之多,這對人員安排和塢期控制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整個生產計劃和節奏被打亂。修理方案確定后,船體工區下料組成員連夜趕到塢底,踩著還未完全排干的泥和水,打著手電筒相互配合,要趕在開始割舊前提前準確勘驗范圍,量尺寸、敲樣,還要趕在拆舊結束前將新鋼板材料運送到塢底,并盡量做到無余量下料,為生產節約時間。同時,船體工區連夜重新梳理了工區的勞動力安排計劃,緊急從其它船上抽調了精兵強將,根據各個階段的需求合理安排人手,做好了三班倒的準備。另外,工區安排設備組提前準備好足量的焊機和二氧機,整齊排列在塢底,嚴陣以待。這條船的塢內主要工程有球鼻首換新、螺旋槳換新、首側推拆裝、外板平直底滿扒及五度油漆,加上新增加的120噸船底板鋼結構換新,各項工程之間上下交叉、互相影響。按照常理,如此多的塢內工程常規塢期應該在15天左右。但二號塢是我司的“生命線”,節省一天塢期就為后面的船爭取提前一天的機會。通過生產部和各工區的科學合理策劃,將塢內工程的計劃節點細化到以小時為單位,責任落實到個人,在確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各個工種做到24小時不間斷連續施工,最終將塢期目標定在了12天。
各個工區管理人員緊盯現場,吃飯基本上都是在塢邊解決,大部分主管和作業長一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他們這份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是搶抓塢期的有力保證,充分發揚了舟山中遠船務“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開拓”的四特傳統。正是在修船系統各個部門的緊密協同配合下,該船按計劃出塢。另外,由于貨艙工程從上到下各項工程都是交叉作業,從最頂上的綁扎橋加高,到上干隔艙新加加強,再到貨艙平臺的改裝和大量電纜風道的安裝,這一切都需要腳手架配合,但各個階段的腳手架需要量并不一樣,對腳手架的搭拆順序要求非常嚴格,既不能多搭,也不能多拆。如此多的交叉工程在安全控制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否則,就容易造成大量返工和濫工,不利于工程順利推進和成本控制。因此,科學合理的協調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前面幾艘船的經驗累積,“艾弗拉”輪的腳手架拆搭做的極其合理,沒有一次返工。
緊扣節點,搶抓時間,高效推進
通過該系列船的修理改裝加強了修船系統各級管理人員更高效的工作作風。馬士基公司向來對工程的各個方面要求都非常苛刻,這對我司的生產經營無疑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更是一種正向的促進,猶如利劍高懸,絲毫不得有半點懈怠。通過與船東整個階段的合作,極大提高了我司各級管理人員的嚴謹的工作作風。第一條船“厄爾巴”輪在廠期間,正好遇上了超強級別臺風“燦鴻”正面襲擊舟山,對所有在廠船舶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從接到臺風警報的那一刻起,公司就立即下達了防臺指令和預案。接到通知后,總管小組迅速按照指示編排了協助防抗臺值班表,安排總管小組成員三班倒駐守船上和船員并肩作戰。各成員冒著狂風暴雨第一時間趕到防臺第一線,和船員一起檢查纜繩、舷梯等,用軍人般的執行力和素養贏得了船東的一致贊嘆和感謝。盡管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舟山中遠船務修船系統還是出色的完成了這八艘船的修理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