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靡已久的船市再遭新冠肺炎疫情打擊,2020年是充滿困難與挑戰的一年。對中小民營船企來說,無船可造、產能釋放不足成為常態,其中不少造船活躍地區船企已消失殆盡。但在溫嶺地區,主要中小民營船企不僅沒有“出局”,生產反而保持高負荷運行,今明兩年訂單多已接滿。
10月下旬,浙江溫嶺。這里曾是中國中小民營船企發展最為耀眼的地區之一,在經歷巨大的危機和回落后,留存下來的船企開始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也暴露出明顯的短板。要走向更遠的未來,需要的不只是堅守,還有改變。
“船到溫嶺放不下”
“外地同行找不到船,在溫嶺是修造訂單多到場地放不下”。浙江天時造船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該船企自2005年以來已交付船舶120余艘,在2萬噸級船舶建造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工程船出口數十艘,今年以來訂單十分飽滿。
還未走進浙江合興船業有限公司,視線就被正門前場地上的船舶完全遮擋。600多畝的廠區,被各類建造和修理中的船舶塞得滿滿當當。加工制造、分段搭載等區域機器轟鳴不斷,隨處可見的工人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鼎盛時,合興船業最大造過6.8萬載重噸散貨船,年產值接近20億元。通過造修結合,這家船企順利挺過了低谷,經營態勢大為好轉。
“溫嶺船舶工業呈現明顯復蘇的跡象。”溫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說,今年1~9月,溫嶺造船完工量較去年全年增長6%;截至9月底,溫嶺船企手持訂單量較去年年底增長30%以上。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分析稱,溫嶺民營船企逆勢增長,是今年浙江船舶行業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
在資金運轉方面,溫嶺民營船企壓力相對并不算大。據了解,當地民營船企幾乎都沒有負債,少數獲得銀行貸款的船企負債率也不超過10%。當地船企負責人解釋說,一方面,建造中小型船舶不需要大規模資金,另一方面,民營船企也很難獲得融資支持。
為了擺脫“低小散”的發展模式,溫嶺船舶工業正在向遠洋漁船、內河運輸船、工程船、挖泥船、科考船等船型修造領域聚焦,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2015年以來,天時造船已建造了中國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海洋科學調查兼特種作業船“長和海洋”號、2676總噸小水面線雙體科考船“沈括”號,在科考船方面創出了新名堂。
管理水平和技術力量也有所提高。在溫嶺主要船企中,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與運行成為“標配”。當地船企通過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現代化船舶建造技術的研究應用。逐步推進數字化設計管理技術和自動化設備相結合,也顯示了追趕船舶工業潮流的決心。
“共享造船”方式紓困
溫嶺船舶工業的復蘇,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場的機遇。據浙江省船協介紹說,今年內河船舶建造接單量較大,相同船型的利潤較四、五年前至少增加了20%,內河船舶建造正處于一個高峰期。與此同時,民營中小船企主動出擊,全力承接國內船舶的建造業務,遠洋漁船、沿海集裝箱船和散貨船訂單也激增。
但這只是一個誘因。“要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工作,大起大落之后的溫嶺船舶工業還要不要發展?”溫嶺市副市長李海兵說,畢竟,船舶工業是溫嶺漁業發展的根本支撐。“十三五”期間,溫嶺市政府主動作為,不搞“一刀切”,對民營船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嚴格淘汰落后產能,將全市39家民營船舶企業精簡到目前的18家,有力提升了產業集中度和整體綜合水平。
溫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徐寅介紹說,全市船舶工業開展整治提升工程,受到企業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充分體現了溫嶺民營船舶企業顧全大局、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的決心和毅力。
在行業層面能夠找到更深的原因。溫嶺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的誕生地,溫嶺民營船企也將靈活的經營模式與和諧的合作模式幾乎用到了極致。
市場不好時,當地船企不一定自己親自接單造船,而是將自己的船臺出租給有造船需求的船東或第三方,僅提供場地、設備和部分人員,即船廠當“房東”、船東當“房客”。這樣一來,船企僅支付水電、固定資產折舊等必要的成本費用,實現了最簡單的成本和風險均攤。對合作方而言,主導建造工作也能很好地把控造船成本、周期和質量。
“我幾乎參股了臺州所有水運企業。” 梁新方是溫嶺船舶工業“元老”級人物,旗下船企建造的船舶,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自己用。在溫嶺,開辦或參股水運企業的船企不在少數。自己造,自己用,同樣是溫嶺造船的一大特色。
民資豐厚、經濟活躍的溫嶺,孕育了企業家之間和諧的合作關系。據介紹,溫嶺民營船企間交叉持股的現象十分普遍,船企在民間的資金集聚也非常快。許多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大部分不是某一船企的專職員工,可以通過“臨時雇傭”實現高效流動,船企之間也經常進行市場化的業務分工與合作。
此外,相對良好的產業鏈也是溫嶺船舶工業的一大優勢。在漁業和水運行業的帶動下,溫嶺船舶修造活動歷來較為活躍,是中國最早應用萬噸級船舶氣囊下水工藝的地區之一。據了解,溫嶺港口條件較好,擁有專業鋼材交易市場。溫嶺制造業起步早、發展快,船舶所使用的很多機械、設備均能本地生產。
“留下來”更要“強起來”
幾時輝煌,幾時落寞?對“活下來”“留下來”的民營中小船企來說,要在行業中爭得一席之地,未來還要下很大功夫。
據相關船舶檢驗機構信息,近年來在國內沿海航線運營時,有的地區中小民營船企所建船舶因安全問題常被港口管理部門滯留。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船舶應急系統不完善、船舶照明系統運行故障、應急發電機組故障、油船液艙空氣系統運行故障等。其原因一方面是民營中小船企本身工藝技術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相關的配套系統設備技術水平較低。
“不論何時,企業都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建設安全文化作為提升企業形象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手段,用生產安全、產品安全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這樣表示。
繼續“堅守”主業,對中小民營船企同樣有著特別的意義。只有實事求是地找準發展定位,基于經驗技術積累做精產品,基于現有客戶群體做好服務,堅持錯位競爭,開拓新市場新產品不盲目跟風,才能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尤其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有特色、有實力的民營船企更應把握機遇、“做精做專”。
當前,民營中小船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難度極大。例如在成本方面,今年以來,浙江船企生產要素變化“兩增一減”的趨勢十分明顯,即生產綜合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勞動生產力減少。
截至8月底,浙江12家重點監測船企平均綜合生產成本同比增長10%~13%,其中勞動力成本增長勢頭更快。由于近年來人才流失和補充失衡的累積影響,具有2~3年從業經驗的設計研發人員和生產技術工人的缺口較大。民營中小船企對此感受尤為深切。
勤練“內功”,才能蓄積發展新能量。專家認為,民營中小船企需要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優化工藝流程,加快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積極向自動化、智能化靠攏,以提高資產運轉效率,深挖降本增效潛能。為助力管理提升,浙江船協聯合軟件開發公司,開發了一套滿足內河船建造企業需要,符合小型船企特點的簡易版信息化管理系統,未來將在全省全面鋪開使用。
當然,有發展潛力、專注實業的民營船企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專家建議,銀行應對這些船企施行“一企一策”的授信政策,提供精準服務,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發展。制定適合民營中小船企整治提升的規范條件、評價標準,對其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同樣是相關船企的迫切需求。溫嶺船界人士表示,今后還可以探索與央企開展深入合作,實現溫嶺船舶工業的全面升級。
10月下旬,浙江溫嶺。這里曾是中國中小民營船企發展最為耀眼的地區之一,在經歷巨大的危機和回落后,留存下來的船企開始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也暴露出明顯的短板。要走向更遠的未來,需要的不只是堅守,還有改變。
“船到溫嶺放不下”
還未走進浙江合興船業有限公司,視線就被正門前場地上的船舶完全遮擋。600多畝的廠區,被各類建造和修理中的船舶塞得滿滿當當。加工制造、分段搭載等區域機器轟鳴不斷,隨處可見的工人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鼎盛時,合興船業最大造過6.8萬載重噸散貨船,年產值接近20億元。通過造修結合,這家船企順利挺過了低谷,經營態勢大為好轉。
“溫嶺船舶工業呈現明顯復蘇的跡象。”溫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說,今年1~9月,溫嶺造船完工量較去年全年增長6%;截至9月底,溫嶺船企手持訂單量較去年年底增長30%以上。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分析稱,溫嶺民營船企逆勢增長,是今年浙江船舶行業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
在資金運轉方面,溫嶺民營船企壓力相對并不算大。據了解,當地民營船企幾乎都沒有負債,少數獲得銀行貸款的船企負債率也不超過10%。當地船企負責人解釋說,一方面,建造中小型船舶不需要大規模資金,另一方面,民營船企也很難獲得融資支持。
為了擺脫“低小散”的發展模式,溫嶺船舶工業正在向遠洋漁船、內河運輸船、工程船、挖泥船、科考船等船型修造領域聚焦,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2015年以來,天時造船已建造了中國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海洋科學調查兼特種作業船“長和海洋”號、2676總噸小水面線雙體科考船“沈括”號,在科考船方面創出了新名堂。
管理水平和技術力量也有所提高。在溫嶺主要船企中,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與運行成為“標配”。當地船企通過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現代化船舶建造技術的研究應用。逐步推進數字化設計管理技術和自動化設備相結合,也顯示了追趕船舶工業潮流的決心。
“共享造船”方式紓困
溫嶺船舶工業的復蘇,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場的機遇。據浙江省船協介紹說,今年內河船舶建造接單量較大,相同船型的利潤較四、五年前至少增加了20%,內河船舶建造正處于一個高峰期。與此同時,民營中小船企主動出擊,全力承接國內船舶的建造業務,遠洋漁船、沿海集裝箱船和散貨船訂單也激增。
但這只是一個誘因。“要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工作,大起大落之后的溫嶺船舶工業還要不要發展?”溫嶺市副市長李海兵說,畢竟,船舶工業是溫嶺漁業發展的根本支撐。“十三五”期間,溫嶺市政府主動作為,不搞“一刀切”,對民營船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嚴格淘汰落后產能,將全市39家民營船舶企業精簡到目前的18家,有力提升了產業集中度和整體綜合水平。
溫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徐寅介紹說,全市船舶工業開展整治提升工程,受到企業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充分體現了溫嶺民營船舶企業顧全大局、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的決心和毅力。
在行業層面能夠找到更深的原因。溫嶺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的誕生地,溫嶺民營船企也將靈活的經營模式與和諧的合作模式幾乎用到了極致。
市場不好時,當地船企不一定自己親自接單造船,而是將自己的船臺出租給有造船需求的船東或第三方,僅提供場地、設備和部分人員,即船廠當“房東”、船東當“房客”。這樣一來,船企僅支付水電、固定資產折舊等必要的成本費用,實現了最簡單的成本和風險均攤。對合作方而言,主導建造工作也能很好地把控造船成本、周期和質量。
“我幾乎參股了臺州所有水運企業。” 梁新方是溫嶺船舶工業“元老”級人物,旗下船企建造的船舶,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自己用。在溫嶺,開辦或參股水運企業的船企不在少數。自己造,自己用,同樣是溫嶺造船的一大特色。
民資豐厚、經濟活躍的溫嶺,孕育了企業家之間和諧的合作關系。據介紹,溫嶺民營船企間交叉持股的現象十分普遍,船企在民間的資金集聚也非常快。許多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大部分不是某一船企的專職員工,可以通過“臨時雇傭”實現高效流動,船企之間也經常進行市場化的業務分工與合作。
此外,相對良好的產業鏈也是溫嶺船舶工業的一大優勢。在漁業和水運行業的帶動下,溫嶺船舶修造活動歷來較為活躍,是中國最早應用萬噸級船舶氣囊下水工藝的地區之一。據了解,溫嶺港口條件較好,擁有專業鋼材交易市場。溫嶺制造業起步早、發展快,船舶所使用的很多機械、設備均能本地生產。
“留下來”更要“強起來”
幾時輝煌,幾時落寞?對“活下來”“留下來”的民營中小船企來說,要在行業中爭得一席之地,未來還要下很大功夫。
據相關船舶檢驗機構信息,近年來在國內沿海航線運營時,有的地區中小民營船企所建船舶因安全問題常被港口管理部門滯留。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船舶應急系統不完善、船舶照明系統運行故障、應急發電機組故障、油船液艙空氣系統運行故障等。其原因一方面是民營中小船企本身工藝技術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相關的配套系統設備技術水平較低。
“不論何時,企業都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建設安全文化作為提升企業形象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手段,用生產安全、產品安全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這樣表示。
繼續“堅守”主業,對中小民營船企同樣有著特別的意義。只有實事求是地找準發展定位,基于經驗技術積累做精產品,基于現有客戶群體做好服務,堅持錯位競爭,開拓新市場新產品不盲目跟風,才能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尤其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有特色、有實力的民營船企更應把握機遇、“做精做專”。
當前,民營中小船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難度極大。例如在成本方面,今年以來,浙江船企生產要素變化“兩增一減”的趨勢十分明顯,即生產綜合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勞動生產力減少。
截至8月底,浙江12家重點監測船企平均綜合生產成本同比增長10%~13%,其中勞動力成本增長勢頭更快。由于近年來人才流失和補充失衡的累積影響,具有2~3年從業經驗的設計研發人員和生產技術工人的缺口較大。民營中小船企對此感受尤為深切。
勤練“內功”,才能蓄積發展新能量。專家認為,民營中小船企需要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優化工藝流程,加快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積極向自動化、智能化靠攏,以提高資產運轉效率,深挖降本增效潛能。為助力管理提升,浙江船協聯合軟件開發公司,開發了一套滿足內河船建造企業需要,符合小型船企特點的簡易版信息化管理系統,未來將在全省全面鋪開使用。
當然,有發展潛力、專注實業的民營船企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專家建議,銀行應對這些船企施行“一企一策”的授信政策,提供精準服務,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發展。制定適合民營中小船企整治提升的規范條件、評價標準,對其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同樣是相關船企的迫切需求。溫嶺船界人士表示,今后還可以探索與央企開展深入合作,實現溫嶺船舶工業的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