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日前宣布,英國政府計劃新建多艘艦船,以打造歐洲最強海軍,恢復英國海軍曾經擁有的“歐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的地位。通過上述舉措,英國將刺激造船業復興,甚至希望借此避免蘇格蘭獨立。
通過造艦強化海上力量
多家英國媒體報道,鮑里斯表示,英國皇家海軍將訂購8艘26型護衛艦、5艘31型護衛艦以及多艘“下一代”32型護衛艦、新型補給艦(Fleet Solid Support Ship)和1艘新型多功能研究船。
鮑里斯稱,此舉將刺激造船業在英國各地——格拉斯哥和羅西斯、貝爾法斯特、阿普利多和伯肯黑德——的復興,保障就業,“并在弧焊工焊槍的白光中照亮英國的利益”。他表示,如果說有一項政策能在各種可能的意義上增強英國的實力,那就是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更多的艦船。“一旦我們的兩艘航母在2023年投入使用,英國將有一個航母打擊群永久可用,常規部署在全球范圍內,并隨時準備與北約和其他盟友并肩作戰。”
英國媒體稱,英國政府于11月19日在下議院宣布增加國防開支,將在4年內將國防開支再增加165億英鎊至241億英鎊。通過此舉,“將保障國防工業幾十萬個工作崗位,并保護全英國的生計,保證英國人民的安全”。上述造艦計劃則為英國國防部所說"冷戰結束以來對英國武裝部隊的最大投資"的一部分。
意欲消除政治分歧
英國媒體分析稱,除了通過復興造船業武裝英國海軍、提高國內就業率等,英國政府還希望通過重振造船業消除政治層面的分歧。
英國曾是全球主要造船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均有造船聚集地。其中,位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是英國第三大城市,也是英國的造船重鎮。隨著英格蘭造船業的日漸式微,英國只能在蘇格蘭建造技術復雜的水面艦船。
過去幾年來,脫歐、英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措施等,導致蘇格蘭民族黨一再呼吁就獨立問題舉行新的公投,而多次民調也顯示蘇格蘭大多數民眾傾向于支持獨立。
尤其是不久前,鮑里斯稱向蘇格蘭下放權力是“一場災難”,激怒了許多蘇格蘭人。英國媒體分析稱,鮑里斯在蘇格蘭尤其不受歡迎,被認為傲慢無禮。政治咨詢公司JL Partners此前的一項調查稱,鮑里斯不受歡迎是導致蘇格蘭獨立支持率上升的最大因素。
可以想見,蘇格蘭若獨立,則英國海軍將不得不依賴“外國”船廠為其建造護衛艦。由于英國造船業與政治問題密切相關,英國政府也希望通過重振造船業,強化英格蘭及蘇格蘭之間的合作,以消除政治分歧。
今年10月份,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曾表示,將通過多項舉措推動英國造船業的發展,包括建造3艘航母補給艦。對此,英國國防部發言人介紹說,上述補給艦將主要在蘇格蘭建造,計劃于明年春季下水。此外,英國計劃在2035年之前建造的8艘26型護衛艦,也將在蘇格蘭建造。
政府扶持效果難測
英國曾經擁有強大的造船業。1893年,英國造船業在全球造船市場所占份額高達81.7%。上世紀初,英國造船業迎來了發展高峰,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瑪麗女王”號和大名鼎鼎的“無畏”號戰列艦等都是英國船廠的驕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造船業更是蓬勃發展,一度占據全球船市半壁江山。然而,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日本造船業的崛起,英國造船業一路下滑;此后造船業逐漸東移,中日韓三國稱霸國際造船業,更是讓英國造船業無力回天。根據HIS咨詢公司的數據,1976年,英國船廠還建造了船舶134艘、147萬總噸;2000年左右,英國造船業在全球船市所占份額已經微乎其微;到了2011年,英國建造的商船僅有4艘。
是什么因素導致英國造船業由盛而衰?對此,不少英國海事界人士認為,這與政府的扶持不力密切相關。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盡管全球造船業不斷東移的趨勢難以逆轉,但同為歐洲傳統造船國家的德國、挪威,其造船業的現狀顯然優于英國。
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英國政府也曾通過提供補貼和貸款的方式扶持造船業的發展,但撒切爾夫人上世紀70年代擔任英國首相后,積極推動“去工業化”政策,導致一些船廠倒閉,或被國外船企并購。
英國哈蘭德與沃爾夫船廠的前任負責人約翰·帕克幾年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英國造船業在20世紀80年代錯失了發展機遇。當時,他意識到,散貨船、油船等常規產品的建造已經轉移到了亞洲的低成本國家,但豪華郵輪市場有著廣闊的前景,豪華郵輪建造企業將會迎來大發展。令人遺憾的是,其觀點未能獲得政府的認同。
一些英國造船界人士認為,自此之后,歷屆英國首相如梅杰、布萊爾等,都未能對造船業給予足夠的引導與扶持。2011年,英國曾公布其首個海洋產業增長戰略。這份長達40頁的文件中,造船業被作為海事業的一個部分而有所介紹,但其中并未提及支持造船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不過,盡管在商船領域競爭力闕如,但英國在游艇建造領域仍有較強實力,英國媒體稱,去年英國在全球游艇建造領域全球排名第三。
那么,鮑里斯的造艦計劃能否真正重振英國造船業?事實上,其計劃可以說并無新意,仍在延續過往英國政府的做法,即支持造船業主要舉動是下單訂造軍船,以及出資支持與訂單相關的船廠進行升級改造。對此,一些海事界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舉措恐怕無法解決實質性問題,因為當軍船完工后,英國船廠或又將陷入無船可造的境地。此外,盡管英國政府希望能夠大量出口其26型及31型護衛艦,也曾在2018年中標澳大利亞護衛艦項目,并在今年10月與澳大利亞簽署了繼續共同建造下一代護衛艦的諒解備忘錄,但未來英國造船業究竟能在國際軍船市場上占據多大份額,其所獲訂單能否支撐行業持續發展仍難預料。
或因考慮到這一問題,鮑里斯已責成本·華萊士研究政府如何通過繼續教育、技術學徒等制度,使英國造船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多家英國媒體報道,鮑里斯表示,英國皇家海軍將訂購8艘26型護衛艦、5艘31型護衛艦以及多艘“下一代”32型護衛艦、新型補給艦(Fleet Solid Support Ship)和1艘新型多功能研究船。
鮑里斯稱,此舉將刺激造船業在英國各地——格拉斯哥和羅西斯、貝爾法斯特、阿普利多和伯肯黑德——的復興,保障就業,“并在弧焊工焊槍的白光中照亮英國的利益”。他表示,如果說有一項政策能在各種可能的意義上增強英國的實力,那就是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更多的艦船。“一旦我們的兩艘航母在2023年投入使用,英國將有一個航母打擊群永久可用,常規部署在全球范圍內,并隨時準備與北約和其他盟友并肩作戰。”
英國媒體稱,英國政府于11月19日在下議院宣布增加國防開支,將在4年內將國防開支再增加165億英鎊至241億英鎊。通過此舉,“將保障國防工業幾十萬個工作崗位,并保護全英國的生計,保證英國人民的安全”。上述造艦計劃則為英國國防部所說"冷戰結束以來對英國武裝部隊的最大投資"的一部分。
意欲消除政治分歧
英國媒體分析稱,除了通過復興造船業武裝英國海軍、提高國內就業率等,英國政府還希望通過重振造船業消除政治層面的分歧。
英國曾是全球主要造船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均有造船聚集地。其中,位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是英國第三大城市,也是英國的造船重鎮。隨著英格蘭造船業的日漸式微,英國只能在蘇格蘭建造技術復雜的水面艦船。
過去幾年來,脫歐、英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措施等,導致蘇格蘭民族黨一再呼吁就獨立問題舉行新的公投,而多次民調也顯示蘇格蘭大多數民眾傾向于支持獨立。
尤其是不久前,鮑里斯稱向蘇格蘭下放權力是“一場災難”,激怒了許多蘇格蘭人。英國媒體分析稱,鮑里斯在蘇格蘭尤其不受歡迎,被認為傲慢無禮。政治咨詢公司JL Partners此前的一項調查稱,鮑里斯不受歡迎是導致蘇格蘭獨立支持率上升的最大因素。
可以想見,蘇格蘭若獨立,則英國海軍將不得不依賴“外國”船廠為其建造護衛艦。由于英國造船業與政治問題密切相關,英國政府也希望通過重振造船業,強化英格蘭及蘇格蘭之間的合作,以消除政治分歧。
今年10月份,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曾表示,將通過多項舉措推動英國造船業的發展,包括建造3艘航母補給艦。對此,英國國防部發言人介紹說,上述補給艦將主要在蘇格蘭建造,計劃于明年春季下水。此外,英國計劃在2035年之前建造的8艘26型護衛艦,也將在蘇格蘭建造。
政府扶持效果難測
英國曾經擁有強大的造船業。1893年,英國造船業在全球造船市場所占份額高達81.7%。上世紀初,英國造船業迎來了發展高峰,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瑪麗女王”號和大名鼎鼎的“無畏”號戰列艦等都是英國船廠的驕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造船業更是蓬勃發展,一度占據全球船市半壁江山。然而,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日本造船業的崛起,英國造船業一路下滑;此后造船業逐漸東移,中日韓三國稱霸國際造船業,更是讓英國造船業無力回天。根據HIS咨詢公司的數據,1976年,英國船廠還建造了船舶134艘、147萬總噸;2000年左右,英國造船業在全球船市所占份額已經微乎其微;到了2011年,英國建造的商船僅有4艘。
是什么因素導致英國造船業由盛而衰?對此,不少英國海事界人士認為,這與政府的扶持不力密切相關。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盡管全球造船業不斷東移的趨勢難以逆轉,但同為歐洲傳統造船國家的德國、挪威,其造船業的現狀顯然優于英國。
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英國政府也曾通過提供補貼和貸款的方式扶持造船業的發展,但撒切爾夫人上世紀70年代擔任英國首相后,積極推動“去工業化”政策,導致一些船廠倒閉,或被國外船企并購。
英國哈蘭德與沃爾夫船廠的前任負責人約翰·帕克幾年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英國造船業在20世紀80年代錯失了發展機遇。當時,他意識到,散貨船、油船等常規產品的建造已經轉移到了亞洲的低成本國家,但豪華郵輪市場有著廣闊的前景,豪華郵輪建造企業將會迎來大發展。令人遺憾的是,其觀點未能獲得政府的認同。
一些英國造船界人士認為,自此之后,歷屆英國首相如梅杰、布萊爾等,都未能對造船業給予足夠的引導與扶持。2011年,英國曾公布其首個海洋產業增長戰略。這份長達40頁的文件中,造船業被作為海事業的一個部分而有所介紹,但其中并未提及支持造船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不過,盡管在商船領域競爭力闕如,但英國在游艇建造領域仍有較強實力,英國媒體稱,去年英國在全球游艇建造領域全球排名第三。
那么,鮑里斯的造艦計劃能否真正重振英國造船業?事實上,其計劃可以說并無新意,仍在延續過往英國政府的做法,即支持造船業主要舉動是下單訂造軍船,以及出資支持與訂單相關的船廠進行升級改造。對此,一些海事界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舉措恐怕無法解決實質性問題,因為當軍船完工后,英國船廠或又將陷入無船可造的境地。此外,盡管英國政府希望能夠大量出口其26型及31型護衛艦,也曾在2018年中標澳大利亞護衛艦項目,并在今年10月與澳大利亞簽署了繼續共同建造下一代護衛艦的諒解備忘錄,但未來英國造船業究竟能在國際軍船市場上占據多大份額,其所獲訂單能否支撐行業持續發展仍難預料。
或因考慮到這一問題,鮑里斯已責成本·華萊士研究政府如何通過繼續教育、技術學徒等制度,使英國造船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