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94年9月28日沉沒的“愛沙尼亞”號渡輪,在30年后,近日愛沙尼亞和瑞典當局聯合決定重啟事故調查。
“愛沙尼亞”號渡輪在波羅的海沉沒事故,是歐洲船只在和平時期的第二次沉沒事故,影響力僅次于泰坦尼克號,也是在歐洲海域發生的和平時期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沉船事故。事發時,這艘船上載有989人,其中852人喪生。
據悉,Electra af Ask?號和Eva 316號已經在7月9日夜間抵達沉沒地點,進行初步勘查,調查將持續到7月18日。
沉船和海底將用回聲測深儀和聲納裝置進行檢查。此外,還將使用帶攝像頭的水下機器人。這些數據將在幾個月后可用,而明年春天計劃進行更廣泛的調查。
根據1997年的官方調查報告,罩式船首門被撕掉是沉沒的原因。然而,官方的解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和分歧,生還者和死者家屬長期要求重啟調查。
許多死者無法找到,這意味著沉船作為海葬受到保護,可能無法探訪。事件曝光后,瑞典進行了法律修改,以便當局能夠更仔細地審查這些發現。這些變化于7月初生效。
愛沙尼亞/芬蘭/瑞典事故聯合調查委員會對報告展開了調查,重點關注罩式船首門附件的設計是否遵循實際的設計假定。
更具體地說:
罩式船首門附件的設計沒有根據實際的設計假定,包括設計荷載水平、附件的荷載分布和失效模式。附件的構造強度低于所需的簡單計算。據信,這種差異是由于缺乏足夠詳細的制造和安裝說明的某些部分的設備。
船頭罩式船首門鎖定裝置的強度應為塔林和斯德哥爾摩之間正常交通的合理安全水平的幾倍。
由于大量水進入汽車甲板,失去穩性,隨后甲板進水沉沒,最終導致“愛沙尼亞”號傾覆。
全寬開放式汽車甲板導致死亡人數的迅速增加。船舶轉向左舷---首先將敞開的船首暴露在海浪中---隨后是橫傾的一側,時間大為縮短,直到第一扇窗戶和門被打破,這導致了進水和最終沉沒。
船首坡道與罩式船首門通過箱形殼體嚙合的設計布置對事故的發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遵守《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將防撞艙壁上部延伸,最初由國家管理局認可,也可能是導致船只傾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