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能源公司殼牌(Shell)發布公告,其與Seadrill簽訂租賃合同,租用中遠船務為Seadrill公司建造的半潛式圓筒型鉆探儲油平臺Sevan Driller(希望1號),用于巴西海上作業。這是殼牌公司第一次租用中國制造的海工產品。
本文通過希望一號獲新租約為契機,全面回顧“希望”系列圓筒型海工產品的技術特點、市場表現情況以及良好業績。
圓筒型受青睞
“希望” 圓筒型系列是中遠船務傾力打造的拳頭海工產品。該系列海工產品最大的亮點是主船體采用抗巨大風浪能力的圓筒型整體結構設計,船體外形水下部分除了圓筒體之外,還做了一個外展設計,降低了船身的重心高度,增加了平臺的穩性,使其對海域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在極端惡劣海況下安然無恙。通過圓盤式結構形式和自動調載系統,海工平臺適應各種惡劣海域環境下的安全作業。該技術項目在整體結構設計、制造技術與工藝、全功能集成制造、抗風浪能力設計、動力定位系統設計等方面均獲得了創新性成果,并一舉確立世界高端海工設計與建造的新坐標,開辟了我國高端海工裝備制造領域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新紀元。
“希望”圓筒型系列分別涉及到海工產品的“勘探鉆井類”、“油氣生產類”、“工程輔助類”三大類型,其中,勘探鉆井類的有——“希望1號”、“希望2號”、“希望3號”先后交付,并分別在巴西海域和墨西哥灣作業;油氣生產類的有——“希望6號”DANA FPSO,該項目不僅是我國首個為國外船東從設計、采購和建造的EPC(總包)項目,還是世界首個圓筒型FPSO。該項目現正在緊張的后期調試階段,并將在今年年底交付;工程輔助類的有——“希望7號”海上生活平臺現已交付,并在巴西海域服役。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12座圓筒型的海工產品,其中8座是由中遠船務設計建造(已交付4座、在建4座),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70%。
圓筒型業績佳
2009年11月,“希望1號”鉆探儲油平臺成功交付,并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租用。“希望1號”投入使用后性能穩定,在巴西海工市場上表現優異。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期間,“希望1號”各項指標數據經受住了作業環境和鉆探安全的嚴峻考驗,產品質量和鉆探能力得到了世界海工市場的高度認可。
2012年,對于“希望1號”來說是個喜上加喜的喜慶年。2月14日,該項目設計研發過程的關鍵技術獲得了2011年度“國際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也是當時中遠集團在國際技術研發領域獲得的最高榮譽;10月,“希望1號”再傳喜訊,世界著名石油、天然氣媒體平臺《Up Stream》(上游報)表示,“希望1號”成功鉆探發現BM–S–8油田,該油田最大油層厚度達400米,油田儲量預計將超過1000億桶,這些可觀資源也讓巴西成為全球最有潛力的石油資源國。
2012年2月,“希望2號”鉆井平臺成功交付,也由巴西國家石油工作租用,并在巴西海域鉆探作業。2013年年初,“希望2號”在用于巴西石油桑托斯盆地的油氣勘探過程中發現海上大油田。該油田的石油存儲在區塊的碳酸鹽儲層中,深度超過6150米,油品等級達到API 31,油田水深達到1871米。這一深度令世界上許多海工平臺無能為力,但卻是“希望”系列圓筒型鉆井平臺的用武之地{“希望2號”具備12,500英尺(3,810米)水深和40,000英尺(12,192米)井深的鉆井能力}。
2013年9月,“希望3號”鉆井平臺成功交付,美國一家石油租用,并在墨西哥灣海域投入使用。該平臺的各項性能指標和鉆探安全都得到了租家和船東的好評。
2015年2月,“希望7號”海上生活平臺成功交付,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租用,并在巴西海域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巴西海上油田的服務和人員的居住,其入住標準達到或者超過豪華郵輪的標準,也被稱作“海上五星級賓館”。
“希望7號”在出海試航和成功交付都得到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黨報黨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求是》分別刊出了該平臺出海試航和成功交付的圖片新聞。國外,海工行業媒體也多次刊發其遠赴巴西作業的消息,引起了國際海工市場的轟動。
從“制造”到“創造”
觀念的轉變,管理的變革,品牌的提升,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新舊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打造的“中遠船務海工模式”具有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從“希望1號”開始,圓筒型猶如一個“孵化器”成為了中遠船務標志性海工產品,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和途徑,逐步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培育了中遠船務自己的高水平的技術設計、項目管理和工程施工隊伍。海工項目經理由原來的5人,培養為現在的30多人;技術設計人員由當初的20多人,發展為現在500多人;綜合人才隊伍由原來完全依賴引進,拓展為自主培養、自我發展、自覺提高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保證。2010年10月,南通中遠船務海工研發中心晉升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2014年10月,中遠船務圍繞“希望”圓筒型系列海工產品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技術“浮式鉆井儲油平臺總段下水及旋轉合攏對接方法”榮獲第十六中國專利金獎,實現了中遠船務在這一獎項的“零”突破。
幾年來,中遠船務“高穩性圓筒型”系列海工產品的成功建造,也成就了一個或一批重量級海工產品。企業先后設計建造交付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GM4000,我國首座LeTourneau Workhorse自升式鉆井平臺“凱旋1號”、世界首座帶自航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臺SUPER M2,國際先進水平的海上風電安裝船“決心”系列、“東安吉”系列,海上原油特種運輸船“勞瑞森”、“庫納森”系列,半潛式海上生活平臺“高德”系列等29個海工產品。其中,“GM4000”鉆井平臺投入使用后,一直在全球海況惡劣、復雜的挪威北海海域進行鉆探作業。平臺有效工作時間高達 97.5%,超過了國際平均 95% 的水平,各項性能指標都得到了租家公司和船東的高度稱贊;“凱旋1號”自升式鉆井平臺投入使用后,一直在我國東海海域進行鉆探作業,也得到了租家中海油的高度好評;其他各類海工產品在投入使用后,均得到了租家和船東的好評。
本文通過希望一號獲新租約為契機,全面回顧“希望”系列圓筒型海工產品的技術特點、市場表現情況以及良好業績。
圓筒型受青睞
“希望” 圓筒型系列是中遠船務傾力打造的拳頭海工產品。該系列海工產品最大的亮點是主船體采用抗巨大風浪能力的圓筒型整體結構設計,船體外形水下部分除了圓筒體之外,還做了一個外展設計,降低了船身的重心高度,增加了平臺的穩性,使其對海域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在極端惡劣海況下安然無恙。通過圓盤式結構形式和自動調載系統,海工平臺適應各種惡劣海域環境下的安全作業。該技術項目在整體結構設計、制造技術與工藝、全功能集成制造、抗風浪能力設計、動力定位系統設計等方面均獲得了創新性成果,并一舉確立世界高端海工設計與建造的新坐標,開辟了我國高端海工裝備制造領域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新紀元。
“希望”圓筒型系列分別涉及到海工產品的“勘探鉆井類”、“油氣生產類”、“工程輔助類”三大類型,其中,勘探鉆井類的有——“希望1號”、“希望2號”、“希望3號”先后交付,并分別在巴西海域和墨西哥灣作業;油氣生產類的有——“希望6號”DANA FPSO,該項目不僅是我國首個為國外船東從設計、采購和建造的EPC(總包)項目,還是世界首個圓筒型FPSO。該項目現正在緊張的后期調試階段,并將在今年年底交付;工程輔助類的有——“希望7號”海上生活平臺現已交付,并在巴西海域服役。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12座圓筒型的海工產品,其中8座是由中遠船務設計建造(已交付4座、在建4座),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70%。
圓筒型業績佳
2009年11月,“希望1號”鉆探儲油平臺成功交付,并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租用。“希望1號”投入使用后性能穩定,在巴西海工市場上表現優異。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期間,“希望1號”各項指標數據經受住了作業環境和鉆探安全的嚴峻考驗,產品質量和鉆探能力得到了世界海工市場的高度認可。
2012年,對于“希望1號”來說是個喜上加喜的喜慶年。2月14日,該項目設計研發過程的關鍵技術獲得了2011年度“國際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也是當時中遠集團在國際技術研發領域獲得的最高榮譽;10月,“希望1號”再傳喜訊,世界著名石油、天然氣媒體平臺《Up Stream》(上游報)表示,“希望1號”成功鉆探發現BM–S–8油田,該油田最大油層厚度達400米,油田儲量預計將超過1000億桶,這些可觀資源也讓巴西成為全球最有潛力的石油資源國。
2012年2月,“希望2號”鉆井平臺成功交付,也由巴西國家石油工作租用,并在巴西海域鉆探作業。2013年年初,“希望2號”在用于巴西石油桑托斯盆地的油氣勘探過程中發現海上大油田。該油田的石油存儲在區塊的碳酸鹽儲層中,深度超過6150米,油品等級達到API 31,油田水深達到1871米。這一深度令世界上許多海工平臺無能為力,但卻是“希望”系列圓筒型鉆井平臺的用武之地{“希望2號”具備12,500英尺(3,810米)水深和40,000英尺(12,192米)井深的鉆井能力}。
2013年9月,“希望3號”鉆井平臺成功交付,美國一家石油租用,并在墨西哥灣海域投入使用。該平臺的各項性能指標和鉆探安全都得到了租家和船東的好評。
2015年2月,“希望7號”海上生活平臺成功交付,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租用,并在巴西海域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巴西海上油田的服務和人員的居住,其入住標準達到或者超過豪華郵輪的標準,也被稱作“海上五星級賓館”。
“希望7號”在出海試航和成功交付都得到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黨報黨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求是》分別刊出了該平臺出海試航和成功交付的圖片新聞。國外,海工行業媒體也多次刊發其遠赴巴西作業的消息,引起了國際海工市場的轟動。
從“制造”到“創造”
觀念的轉變,管理的變革,品牌的提升,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新舊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打造的“中遠船務海工模式”具有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從“希望1號”開始,圓筒型猶如一個“孵化器”成為了中遠船務標志性海工產品,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和途徑,逐步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培育了中遠船務自己的高水平的技術設計、項目管理和工程施工隊伍。海工項目經理由原來的5人,培養為現在的30多人;技術設計人員由當初的20多人,發展為現在500多人;綜合人才隊伍由原來完全依賴引進,拓展為自主培養、自我發展、自覺提高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保證。2010年10月,南通中遠船務海工研發中心晉升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2014年10月,中遠船務圍繞“希望”圓筒型系列海工產品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技術“浮式鉆井儲油平臺總段下水及旋轉合攏對接方法”榮獲第十六中國專利金獎,實現了中遠船務在這一獎項的“零”突破。
幾年來,中遠船務“高穩性圓筒型”系列海工產品的成功建造,也成就了一個或一批重量級海工產品。企業先后設計建造交付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GM4000,我國首座LeTourneau Workhorse自升式鉆井平臺“凱旋1號”、世界首座帶自航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臺SUPER M2,國際先進水平的海上風電安裝船“決心”系列、“東安吉”系列,海上原油特種運輸船“勞瑞森”、“庫納森”系列,半潛式海上生活平臺“高德”系列等29個海工產品。其中,“GM4000”鉆井平臺投入使用后,一直在全球海況惡劣、復雜的挪威北海海域進行鉆探作業。平臺有效工作時間高達 97.5%,超過了國際平均 95% 的水平,各項性能指標都得到了租家公司和船東的高度稱贊;“凱旋1號”自升式鉆井平臺投入使用后,一直在我國東海海域進行鉆探作業,也得到了租家中海油的高度好評;其他各類海工產品在投入使用后,均得到了租家和船東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