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四航局江門航通船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圓滿完成核心功能試驗,公司裝備研制業務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10月22日,在局工程部、技術中心,研究院,二公司各部門以及航通船業相關部門的共同見證下,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核心功能試驗按計劃如期開展。本次試驗對平臺的行走系統、定位測量系統、整套打樁系統試運行、夾樁和軌道梁試安裝等核心功能進行測試,并同步測試平臺附屬配套設備設施。歷經5小時,全部試驗內容圓滿成功,標志著該設備的研發制造工作圓滿完成。下一步將運往項目現場,對平臺的各項功能進行全方位的實戰檢測。
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本體自重約560噸。正式施工時平臺上將配置氣舉反循環鉆機、振動錘、液壓沖擊錘、400噸履帶式起重機、發電機組等設備,屆時整個平臺自重將達到約1200t;打樁平臺根據項目需求設置了7套適應800mm至1400mm樁徑抱樁架,可滿足同一個工位7根樁的沉樁作業;平臺采用液壓步履式行走,移動速度約0.5m/min;按6級風、3m波高工況下作業、13級風況下自存、施工與自存工況下抗震設防烈度8級的技術要求設計制造,擁有極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可在海上、淺灘、灘涂等不同場景實現全天候作業,無需等待窗口期。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集機械、液壓傳動、施工控制、監測報警等技術于一體,具備快速沉樁、自動行走、姿態調整、精確定位等功能的新型打樁設備。同時,采用了模塊裝配化設計,所有構件均滿足集裝箱運輸的要求,是一臺裝配式的多功能施工平臺。
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是航通船業公司與二公司聯合研發制作,在局技術中心和研究院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為二公司秘魯錢凱項目面臨的強涌浪、長周期波、地震活動頻繁、無遮蔽的海域環境所量身研制的打樁設備。該設備借助已完成的工程樁作為施工平臺基礎,在保證已施工樁基穩定的前提下,在樁頂鋪設軌道,設備可自動行走至下一個沉樁工位。該設備實現了“變水上作業為陸上作業”的突破,為復雜海域條件的工程項目施工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較傳統的滿鋪平臺施工法高成本高風險、打樁船在大風浪情況沉樁精度不足和自升式平臺入水移位復雜、作業窗口較小等問題,采用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作業的方案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的優勢,且無需等待作業窗口期,可進行全天候作業。
“想干什么工程就研發怎樣的設備”是工程人的自豪也是對裝備研制人員的褒獎。智慧機電裝備研發部作為航通船業公司技術中心的研發尖兵,在積淀了智能臺車、智能澆筑設備等多項世界首創設備的研發經驗后,智慧機電裝備研發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從5月3日正式著手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的研發設計任務,到7月23日正式發放施工圖紙,中途經歷了兩次較大的方案調整,智慧機電裝備研發部與二公司項目團隊以聯合辦公的方式,明確設計需求、研討技術方案,研發攻克平臺自行走、抗地震載荷等關鍵技術難題,并在兩個月內完成了設備設計、結構設計、電控系統設計、強度計算、穩性計算等一系列研發設計工作,并以科學嚴謹的研發設計成果,順利通過技術專家評審會論證。一系列“掐住脖子”的技術難題順利攻克,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并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由24個主要功能部件上萬個零件組成,創新采用了裝配化設計方案,對制造精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設備總高約12米,設備最大伸展長度約51米,最大寬度有40米,如果零件和制造過程存在誤差,制造出的設備就會產生偏差。這對航通船業公司機加工能力、裝焊水平、變型量控制提出的了巨大挑戰。制造中心作為公司的生產尖兵,是公司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中心。針對移動打樁平臺制造的難點和重點,制造團隊制定方案、協調資源、緊抓過程、嚴抓質量,充分利用新投入使用的智能生產線和數控加工設備,在生產工藝管理和精度控制上下功夫;通過團隊共同努力,上萬個零部件全部合格出品并組裝完成,實現了公司提出的“二個月制造生產成型、核心功能試驗一次成功”要求。裝備制造品質的關鍵在于過程控制,核心在于管理和技術創新,制造中心在公司推動全面創新戰略的指導下,取得裝備業務“由制造變智造”轉型提升的初步成效。
攻克“急、難、險、重”,著眼“高、難、精、尖”,裝配式移動打樁平臺的研發制造,是航通船業公司發揮自身優勢,走專業化、差異化發展路線所取得階段成果,研發制造團隊將全力以赴做好后續工作,創新產品服務,打造航通品牌,以優秀成果為四航局打造“責任四航、創新四航、品質四航、價值四航”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