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焊工王海東,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評為“江蘇最美職工”。江蘇電視臺、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江蘇工人報、泰州日報、泰州晚報等媒體,對王海東先進事跡競相報道,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江蘇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張天這樣評價說:“王海東作為一名船舶焊工,先后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工業勞模’、‘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在同領域同時獲得這些榮譽的人少之又少,在全國都屈指可數。”
一 中考受挫不滅上進之火
1975年王海東出生在泰興縣橫巷鄉王漢村一個貧苦的家庭,該地區位于泰興東部,屬黃橋革命老區,經濟相對落后。其父母都是農民,靠種田務農為生,家里姊妹三個,王海東排行老三。上小學的時候,王海東的學習成績很不好,常常是班里的倒數第一第二,有一次期末考試結束后,老師見他的考試分數這么低,生氣地對他說:“你的成績這么差,干脆就不要學了,不如早點回家養豬。”懵懂的王海東似乎覺得老師說得對,把這番話回去告訴了父親,打算從此不上學回家去養豬了,結果被父親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父親發怒地說:“你也想一輩子和我一樣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的嗎?種田是沒有出路的,必須上學,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怎么行!”
到了上初中的時候,王海東開始對學習感興趣了,由過去的不想學到現在的想要學,這一觀念上的改變,使得他的學習成績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初三的時候,已經進步到班上的前6名。不過他對于學習的覺悟也許來得稍晚了些,1990年中考,他以30分的懸殊名落孫山,沒有考上可以進階大學的普通高中。當然這個分數就連家門口的泰興建筑技術學校(屬于職校)也上不了,好在父親四處托關系,才讓王海東勉強擠進了這個以后整天以砌墻為主的建筑學校。不得不說的是,從王海東個人來講,他內心始終有一個大學夢,他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圓這個夢,包括他初三的班主任也為這個有著無限潛力的孩子覺得惋惜,鼓勵他說不如再復讀一年吧。
可是他的家庭比較特殊,大哥7歲的時候莫名地患上肝病,為了看病幾乎花光了家中的積蓄,二哥中考不利,復讀了一年。輪到王海東想要復讀的時候,家里再也拿不出這個錢了。盡管內心充滿怨恨,但王海東只能接受這個無奈的現實。
兩年職校的時光一晃而過,1992年18歲的王海東本來是要做建筑工人的,但在村里一個能人的介紹下,來到了時為國內貿易部口岸船舶工業公司(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的前身)的船廠,陰差陽錯地做上了一名電焊學徒工,從此與電焊結緣,開啟了這個讓他走向輝煌的人生之路。
不得不說,少年時代的坎坷經歷是王海東今后在焊工道路上比常人更舍得吃苦、更舍得拼命、更舍得付出的精神原動力。他不跟別人較勁,他在跟自己較勁,他要證明給別人看,即便是做焊工,也要立志做一名出色的與眾不同的焊工。
二 終于當上了主焊工
當時他被分配在船臺二車間裝配班,跟在一個師傅后面學裝配電焊,剛來的時候正值8月份,上班第一天來到生產現場,眼前的一切徹底地讓他蒙了。天氣十分炎熱,太陽暴曬下的鋼板表面溫度達到四五十攝氏度,可以說雞蛋放在上面都能煮熟了,再把厚重的防輻射的焊工服一穿,別說有多熱了。雖說是農村出身,但一直在學校的王海東可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苦,這是什么工作呀!他開始在心底打鼓了,到底要不要在這里干下去呢?其實本身他就不愿意做這門工作,那個上大學的遙不可及的夢總是縈繞著他,讓他揮之不去。
就在這時候,他發現現場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女焊工正在專心施工,衣衫濕透,甚至能夠聞得到她身子散發的汗味兒。這個女工看起來年齡20出頭,比王海東大不了幾歲,王海東心想:人家一個女同志干這個工作都不怕苦,我堂堂男子漢難道連一個女同志都不如嗎?想到這,王海東決定留下來好好干,一念之差,可干可不干的行當,從此就這樣干了下去,這一干也許就是一輩子。
王海東勤快,那時候他只有165的個頭,110斤的體重,盡管身材瘦弱淡薄,但他經常幫助同事們放龍頭線、拿焊條,所以大家都很喜歡他,都愿意教他焊接技術。焊工有好多種,而裝配焊工屬于最基礎的,主要是燒燒簡單的點焊之類的。自己悟性好,加上師父和同事們的幫助,使他很快掌握了裝配焊的基本技術。然而3個月過去了,天天重復做這樣簡單的工作,王海東開始覺得單調,他覺得自己還應該有更高的追求。
然而機會很快就來了。1993年,車間因僅有的4個船體主焊工年事已高即將退休,打算選拔4個素質好、技術好的年輕人,把他們作為船體主焊工進行集中培訓,表現出色的王海東被選中。培訓他們的是車間焊接技術最好的師傅,與剛開始學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是“草雞班”,這一次可是“正規班”。王海東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跟在師傅后面仔細看,認真練,反復琢磨怎樣才能焊得符合標準,爭取一次比一次焊得好,焊得完美。仰焊的技術最難掌握,人蹲在地上,蹲的時間長了腿麻木了人站都站不起來,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上千攝氏度高溫的焊渣在重力作用下掉下來,常常灼得自己手上、腿上、身上千瘡百孔。至于“吃電焊光”那更是家常便飯,夜里疼得眼睛都睜不開,臉上的皮膚受強烈的弧光輻射脫了一層又一層。然而,為了早日把焊接技能學到手,早日當上主焊工,吃再多的苦他也不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個月專門培訓,3個月的勤學苦練,為王海東在焊接技能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培訓結束后,王海東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CCSⅢ類焊工證書。鑒于王海東的焊接技能日漸成熟,車間打算把他從裝配班調至焊工班,但裝配班班長舍不得他走,在他看來王海東是一個真正用腦干活的人,他發現王海東總能用他的聰明才智解決好多裝配時的疑難雜癥,所以班長三番幾次勸他說留下來做冷作工吧,做冷作工挺有前途的。但此時的王海東已經開始對焊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論班長如何挽留,他也不為所動,他有他堅定的目標。
那時候,車間里有一個焊工師傅,他燒焊的四腳圍柱質量過硬,船東船檢是免檢的,王海東對此十分羨慕,他想有朝一日如果我焊接的東西也能免檢,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啊!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不久他被調至焊工班,就此如愿以償地做上了主焊工。
三 挑戰管道焊接
來到焊工班以后,春風得意的王海東每天第一個把重達50多斤的焊接龍頭線從倉庫扛到施工場地上,他在等待班長的分工。可是讓他遺憾的是,班長在安排任務的時候,總是先安排別的老師傅,最后才安排他的活,如果生產任務不忙,有時就沒他什么事。為此,他感覺非常委屈,一度心理老大不平衡。之所以第一個扛龍頭線到現場,就是想讓班長第一個給他安排任務。不過,王海東知道,畢竟他是新同志,班長對他的技術未必放心。
幾乎每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會遭遇一段寂寞時光的考驗,關鍵是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沉得住氣。1994年的一天,班長叫他去焊805漁輪的油艙,其實油艙焊接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要做密性試驗。王海東非常珍惜這個難得機會,此刻他極需一個有難度的焊接機會來證明自己,那次施焊他格外認真,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把握每一個細節,油艙焊好后,密性試驗一次性通過。也正是通過這一次,他贏得了班長及班組成員的信任。由此王海東深深感悟到,今后無論做什么都一定要認真,只有認真才能焊得好,只有焊得好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就這樣慢慢地他的焊接水平就跟老師傅了差不多了。一個人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一個人的價值終于得到了體現,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和幸福的事啊!
就象旅行家征服一座高山,前面還會有另一座高山等著他去攀登,對于焊接技術的追求,王海東是個永不滿足的人。當時在焊工班從事船體焊接主要是對板材的焊接,他可從來沒有接觸過管道焊接,而他明白管道焊接在所有焊接等級當中屬于最高的。于是他就萌生了學管道焊的想法,問題是他想學,別人未必肯教。當時他找了一個管道焊接手藝不錯的師傅說明來意,結果被人家無情地拒絕了。年輕的他這才領略到“同行是冤家”、“帶徒弟殺師傅”這些民間俗語中所透出徒工學藝的艱辛與無奈。
憑著對焊接工作的一腔熱情,對焊接技術執著追求,沒有人教,就自學,向書本學,摸索著學。1998年,王海東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取得了美國船級社7本焊工證書,其中包括管道6GR證書,這是最難考的一本證,他也成為了當時船臺車間第一個拿到這個證書的人。能夠拿到管道焊工證書,對于從事管道制作和安裝的輪機車間來說,急需這樣的人才。同年 8月,一紙調令將王海東調至輪機車間做一名普通焊工,而此前他的身份是船臺二車間焊工班班長。對此王海東認為,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輪機車間可以學到好多諸如銅焊、氧焊等多種焊接方面的技術,如果不來這里,自己的焊接技術就不可能全面。當然做班長畢竟是一件榮耀的事,不過他認為只要自己的技術到家了,出人頭地那是遲早的事,做輪機車間焊工班班長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 坐進江科大的學堂
1995年公司舉辦焊工比賽,50多名公司焊接高手參加了那場比賽,王海東一鳴驚人,技壓群雄,取得了那次比賽的第二名,而獲得第一名的正是那個曾經被他仰慕的焊接可以免檢的人。
1996年,作為公司優秀焊工苗子,他被委送到江蘇科技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全脫產的焊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期間系統學習了《機械制圖》、《焊接理論》等10幾本專業書籍。這一次的學習擴充了他視野,提高了理論修養,讓他對焊接在認識上有了質的飛躍,焊接已經完全顛覆了他最初的想象,原來這里面竟然有那么多過去不為他所知的知識,他象一個饑餓的嬰兒貪婪地吸吮著焊接知識的乳汁,沉醉于焊接世界的美妙。這次學習對他的焊接生涯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轉折,為他今后在焊接技術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條條大路通羅馬。王海東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燙金的江蘇科技大學焊接專業大專畢業證,少年時未了的心愿,此時終于圓夢了。
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王海東喜歡給自己設立小目標,他說目標定大了不切實際,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一個個小目標實現了,也就等于實現了大目標。江科大學成歸來后王海東的心中開始醞釀下一個的目標,此時的他已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普普通通的焊工,而是要做一個知識型的高技能的焊工。2004年起,他自費報名通過學習考試,先后取得了技師、高級技師職稱。要知道那時候他的工資收入并不高,而報考技師需要2000多元,報考高級技師需要6000多元,一般人是根本舍不得的,因為一旦考不上就意味著自己的這些錢全打水漂了。在公司幾百名焊工中,他是唯一肯這么做的人。有人說,他這是在冒險,而他卻對自己充滿信心。
如今的王海東是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特殊津貼專家,已然是高港乃至泰州的名人了,但他仍然不忘學習,每天都要堅持讀書學習到深夜,遨游于焊接知識世界的海洋中,他說他就是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用以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用以解決船東船檢提出了關于焊接方面的各種難題,使我們生產的產品讓船東無可挑剔。
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建造的產品大多為出口船舶,許多技術規范文件都是英文的,而且日常工作中也免不了要跟那些金發碧眼的老外打交道,英語成為了他工作上的一塊短板。但好學自信的王海東,并不因為自己底子薄、年齡大而對英語心生畏懼,哪怕一天背一個單詞,一年下來也學會360個單詞,就是憑著愚公移山的這股子勁頭,三年下來,他已經能夠獨立看懂英文焊接工藝方面的文獻資料,基本能夠與老外就焊接問題進行無障礙溝通了。他說通過英語水平的提高,還能幫他實現另外一個目標,就是能夠方便他運用這個語言工具,更多地學習借鑒外國先進的焊接技術,來提升中國造船的焊接水平。
五 攻克焊縫裂紋難關
上世紀90年代末,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這種高效焊接技術開始在國內出現,2000年后開始在國內各大型船企全面推廣,這種技術比傳統手動焊的效率提高幾十倍。但這種新技術的使用隨之也帶了一個弊病,就是容易出現焊縫裂紋,這在船廠屬于普遍現象。
早在2004年公司為希臘船東建造5.38萬噸散貨船的時候,船東提出過類似的問題,那時的王海東還僅僅是車間里一個名不經傳的小焊工,當時公司從高校請來的一位教授對于這個難題也是束手無策。
關于二氧化碳焊焊縫裂紋是令許多船廠頭疼的問題,號稱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熔盛重工遇到過,國內特大型的外高橋船廠也遇到過,為此某船廠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一年的攻關,當時也是無果而終。而鄰近的靖江的某船廠更是在這個方面吃了大的苦頭,他們有一艘船試航后被船東發現焊縫裂紋,船東以此為由打算棄船,后來船廠賠償1億元方才將此事了結。
船市好的時候,船舶質量即使是有一些小的瑕疵,船東一般是不會過于計較的,可是船市不好的時候,他們對質量的要求則非常嚴苛。2013年年底公司在為意大利船東建造9.25萬噸散貨船時便碰到這樣的情況,生產部門把問題反映到王海東這里,要求設法解決。
其時,王海東因在焊接技能方面的突出表現,剛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并被泰州市人社局授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東焊接技師工作室”。解決這個生產部門所反映這個焊接難題,盡管在當時連那些大型船企也無法攻克,但在王海東看來,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此,王海東二話沒說,當即接手這個任務,制定攻關方案,分析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焊縫裂紋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接縫打底層產生的裂紋,一種是焊縫表面容易產生的裂紋。王海東針對這兩種方式的裂紋,從焊材方面、工藝方面、裝配間隙方面進行了上百次的試驗,整整一個月,他天天泡在試驗場上親自施焊親自檢查。一開始懷疑可能是焊材的原因,就找了好幾個廠家的焊絲進行焊接,但結果還是老樣子,但也足以判斷問題不是出在焊材上。后來又考慮會不會是焊接過程有問題,因為焊接電流、電壓、速度以及焊接時的環境溫度均會對焊接質量產生影響。通過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工作,王海東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對他來說簡直如獲至寶,找到了癥結也就意味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后來王海東對焊接參數進行多種方法計算,并結合試驗觀察發現,焊縫打底長度不超過2米時就進行填充,可以有效解決打底層裂紋的問題,通過控制環境溫度可以有效解決表面裂紋問題。
從此以后,公司再沒有因為焊縫裂紋的質量問題遭到船東船檢的投訴。王海東在同行業中率先攻克了長期以來困擾船廠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焊縫裂紋的問題。
六 40絲到20絲的距離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船市受國際經濟的影響非常糟糕,船東對在建船舶的質量要求相當嚴苛,所謂造船難、交船難。就拿船用克令吊基座的焊接要求來說吧,按照以往的通用工藝,直徑近3米的克令吊基座平面焊接變形40絲,為了確保它的平面度,往往都是采用研磨的辦法,對焊接平面進行修復,把變形量控制在20絲以內。但現在不一樣了,船東不允許這么做,他們認為克令吊十幾米高,這種工藝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015年10月,公司建造5.55萬噸多用途船,該船也是目前國內建造噸位最大的多用途船,船東在克令吊安裝方面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焊接方面的問題顯然是由王海東來解決。王海東甚至覺得生產上在焊接方面遇到的難題越多越好,挑戰能帶給人恐懼,但挑戰能帶給王海東樂趣,他喜歡這樣的技術攻關,就象攻克每一個戰場的堡壘一樣,他會從中體會勝利的喜悅,他的這種感覺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
關于擺在面前的這道難題,王海東分析,以往采用立式組裝焊接,裝配精度和焊接變形難以控制,人在十多米的高克令吊下面施工,如同頭頂懸掛了一柄魔劍,的確十分危險。通過仔細琢磨,他忽發奇想,如果換成臥式的呢。感想敢做,于是王海東改立式為臥式組裝、控制裝配間隙、改變坡口形式、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經過多次試驗,焊接變形終于被控制在20絲以內,滿足船東的要求,符合相關規范。這一焊接技術難題的解決,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約80多萬元。
之所以能夠駕輕就熟地解決一些生產中碰到的技術難題,那是由于他厚積薄發,功夫花在平時。平時一有空閑,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看焊接方面的書。他說書看多了,掌握的知識就多,這些知識也許暫時未必用得上,但說不定以后的什么時候也就能派得上用場。
七 發明新工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焊工這一行,一般人認為這能有多大學問,就是焊焊接接唄,對于大多數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來說,他們終其一生也沒能干出什么名堂,但對于凡事喜歡鉆研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除了日常的焊接,更多地卻是關注對焊接難點的研究和攻關,王海東就是這樣一個在普通人眼里看來有點傻的那個愛鉆研的人。
近年來,他在生產實踐過程中觀察發現,目前大多數船廠20mm以下的板材采用等離子切割,垂直度不能保證,容易產生自然坡口;采用火焰切割薄板容易產生變形,裝配間隙難以控制。埋弧焊對板的裝配間隙有嚴格的要求,當間隙>1mm時,直接采用埋弧焊就有可能焊穿,通常采用二氧化碳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或焊條電弧焊打底焊,藥渣就會進入板縫間隙中,因渣系的不兼容,即使大電流大熔深,藥渣也不能完全析出,焊縫容易產生夾渣,為了避免產生夾渣,反面通常采用碳弧氣刨,浪費焊材和工時。
對此王海東進行深入研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大膽提出采用實心焊絲二氧化碳焊+埋弧焊混合焊的新工藝,通過多次試驗,對坡口設計、焊前準備、焊接參數進行測定,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他發明的這一焊接新工藝目前已經通過了美國船級社(ABS)的認可,該工藝解決了間隙大、精度達不到要求的問題,反面可直接焊接,大大減少了碳弧氣刨工作量,不僅節約了焊材,而且提高了焊接質量和工作效率。
八 為“焊”癡狂
做焊工難,做船舶焊工更難。眾所周知,造船是苦、臟、累、險的行業。不必說夏天的太陽毒曬,也不必說冬天的寒風刺骨,不必說屈身長時間蹲在逼仄的角落里,也不必說呼吸在煙塵彌漫的艙室里。有一次王海東站在一只空油桶上對船體外板進行施工焊接,由于太過專注,一不小心從1米多高的空油桶上栽了下來,胸部被重重的壓在下面的一個豎著的站牌上,當時就昏厥過去,不省人事,后來如何蘇醒的他已記不清了,事后想想后怕極了,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焊工這份工作,沒有消減對焊接技術追求的熱情。
為了把焊接技能練得爐火純青,練得登峰造極,他常常在別人都下班的時候,一個人苦苦地練,反反復復地練。為了攻克焊接技術難題,為了鉆研焊接新工藝,他常常廢寢忘食。有一次一家三口吃晚飯的時候,上初中的女兒突然發現他神情呆滯,眼珠一動也不動,以為爸爸出什么事,連忙伸手去搖他,著急地問:“爸爸,你這是怎么啦?”她哪知道原來此刻的王海東正沉浸在對某一個焊接難題的思索中。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不止一次,后來家里人對他這個怪異的舉止也就習以為常了。
不過對于工作太過癡迷,還是引來了家人尤其是孩子的不滿和埋怨,他那乖巧的女兒有一次通過一個特殊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情緒。孩子說,爸爸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是這樣的,2008年汶川地震,當人們都撤離到安全區的時候,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一個人偷偷地跑回到被地震震塌的廢墟上去,像是在尋找什么,后來被人發現,人家問:‘老奶奶這里危險,你在尋找什么?’老奶奶說;‘我在找鑰匙。’人家不解地問:‘找鑰匙有什么用?’老奶奶說:‘因為找了鑰匙也就找到了家啊!’。
孩子的故事還未講完,聽到這兒王海東禁不住鼻子一酸,滿眼禽淚,他明白孩子的話外之音,這是在啟示爸爸別整天光顧了工作,也要顧顧自己的家呀。是啊,他覺得這些年為了被自己視著事業的焊接工作,虧欠孩子虧欠家人太多太多啦。
九 百花齊放春滿園
剛做焊工的時候,好學上進的王海東在學會了板焊接技能后,為了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想向人家學管道焊接技術,結果被人家拒絕。還有一次就某種焊接技術他和幾個同事到外單位打算向人家學習,結果也是吃了閉門羹。他跑到人家車間,見有人來看人家就停下來不干了。不要說學,看都不讓看,怎么辦?王海東靈機一動裝著要走的樣子,半路上殺了個回馬槍,不過人家的警惕性也挺高,干到好好的見他們一來又立即停下來不做了。學藝和偷藝兩次受挫的經歷,讓王海東刻骨銘心,想學而不得的感覺多么痛苦,他暗自發誓,以后等自己的焊接技術成熟了,一定會把這些本領毫無保留地而且是分文不取地傳授給人家。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的這種想法與政府與企業的想法不謀而合,2010年,在焊接技術方面小有成就的王海東被泰州市人事局授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東焊接技師工作室”,公司也建立職工培訓基地,并聘任他為職工培訓中心主任,也就是發揮王海東在焊接技術方面的特長,以此為平臺,為公司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焊工隊伍。2012年該工作室被評為江蘇省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自創立以來,已培訓焊工3000多人次,多人取得技師、高級技術職稱。王海東不遺余力地發掘培養焊工苗子,如今他的徒弟孫玉龍、唐咸兵、王小兵等已經在省市級的焊工技能比賽中頻頻獲獎。
不僅如此, 2012年起他以“1+N”為名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博客,切磋焊接技能,傳播焊接知識,旨在“讓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他把自己這么多年潛心研究的焊接技能總結出來,傳承出去。目前他的博客點擊量接近5萬人,先后為多家企業解決了焊接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他研究發明的“焊工培訓快速萬能考試試架”被做成產品形成銷售。一家山東威海的企業帶著5名人員,不遠千里,慕名前來向他請教學習,成功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地暖焊接滲漏問題。無錫一家生產精密齒輪的上市企業,也經常向他咨詢焊接方面的知識。
十 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1995年王海東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焊接技能比武的獎項——公司焊工比賽第二名,而第一名正是那個他曾經十分仰慕的焊接的東西可以免檢的師傅;2003年獲得泰州市職工技能比賽第一名;2007年獲得江蘇省職工技能比賽第二名。同年被授予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
此后他更是注重加強焊接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將焊接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誕生了一大批焊接技術成果。他發明的“一種用于船體板材與板材、板材與型材快速裝配工裝”、“一種用于控制船舶上層建筑薄板焊接變形的胎架裝置”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證書,另有“堿性焊條電弧焊仰板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技術與竅門”、“鋁制油冷卻器的修補工藝”、“M7130A臥軸平面磨床連桿座修補工藝”等9篇重要的焊接學術論文分別在發表刊登在《船舶工程師標準化》、《焊接技術》等國內專業權威雜志上。
多年來,王海東將焊接理論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利用自身特長,為企業制定各型船舶焊接工藝、解決技術難題、推廣高效焊接技術,為企業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在為企業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各種榮譽也向著他蜂擁而至。2010年,王海東被授予“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2年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入選江蘇好青年百人榜;2014年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同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職工”;2015年榮獲“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被評為“江蘇最美職工”。
此外,2015年作為江蘇省優秀高技能人才,王海東被省政府組織赴美國參加學術交流,并受共青團中央之邀,深入內蒙古、山西、江蘇、安徽等地,參加了全國中職學校優秀畢業生校園巡回分享活動,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勵志人生和成功經驗。
25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在焊工這個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對于焊接技術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無私奉獻,他用一把焊槍書寫著如同焊花般璀璨的美麗人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工匠精神”。
江蘇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張天這樣評價說:“王海東作為一名船舶焊工,先后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工業勞模’、‘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在同領域同時獲得這些榮譽的人少之又少,在全國都屈指可數。”
一 中考受挫不滅上進之火
1975年王海東出生在泰興縣橫巷鄉王漢村一個貧苦的家庭,該地區位于泰興東部,屬黃橋革命老區,經濟相對落后。其父母都是農民,靠種田務農為生,家里姊妹三個,王海東排行老三。上小學的時候,王海東的學習成績很不好,常常是班里的倒數第一第二,有一次期末考試結束后,老師見他的考試分數這么低,生氣地對他說:“你的成績這么差,干脆就不要學了,不如早點回家養豬。”懵懂的王海東似乎覺得老師說得對,把這番話回去告訴了父親,打算從此不上學回家去養豬了,結果被父親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父親發怒地說:“你也想一輩子和我一樣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的嗎?種田是沒有出路的,必須上學,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怎么行!”
到了上初中的時候,王海東開始對學習感興趣了,由過去的不想學到現在的想要學,這一觀念上的改變,使得他的學習成績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初三的時候,已經進步到班上的前6名。不過他對于學習的覺悟也許來得稍晚了些,1990年中考,他以30分的懸殊名落孫山,沒有考上可以進階大學的普通高中。當然這個分數就連家門口的泰興建筑技術學校(屬于職校)也上不了,好在父親四處托關系,才讓王海東勉強擠進了這個以后整天以砌墻為主的建筑學校。不得不說的是,從王海東個人來講,他內心始終有一個大學夢,他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圓這個夢,包括他初三的班主任也為這個有著無限潛力的孩子覺得惋惜,鼓勵他說不如再復讀一年吧。
可是他的家庭比較特殊,大哥7歲的時候莫名地患上肝病,為了看病幾乎花光了家中的積蓄,二哥中考不利,復讀了一年。輪到王海東想要復讀的時候,家里再也拿不出這個錢了。盡管內心充滿怨恨,但王海東只能接受這個無奈的現實。
兩年職校的時光一晃而過,1992年18歲的王海東本來是要做建筑工人的,但在村里一個能人的介紹下,來到了時為國內貿易部口岸船舶工業公司(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的前身)的船廠,陰差陽錯地做上了一名電焊學徒工,從此與電焊結緣,開啟了這個讓他走向輝煌的人生之路。
不得不說,少年時代的坎坷經歷是王海東今后在焊工道路上比常人更舍得吃苦、更舍得拼命、更舍得付出的精神原動力。他不跟別人較勁,他在跟自己較勁,他要證明給別人看,即便是做焊工,也要立志做一名出色的與眾不同的焊工。
二 終于當上了主焊工
當時他被分配在船臺二車間裝配班,跟在一個師傅后面學裝配電焊,剛來的時候正值8月份,上班第一天來到生產現場,眼前的一切徹底地讓他蒙了。天氣十分炎熱,太陽暴曬下的鋼板表面溫度達到四五十攝氏度,可以說雞蛋放在上面都能煮熟了,再把厚重的防輻射的焊工服一穿,別說有多熱了。雖說是農村出身,但一直在學校的王海東可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苦,這是什么工作呀!他開始在心底打鼓了,到底要不要在這里干下去呢?其實本身他就不愿意做這門工作,那個上大學的遙不可及的夢總是縈繞著他,讓他揮之不去。
就在這時候,他發現現場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女焊工正在專心施工,衣衫濕透,甚至能夠聞得到她身子散發的汗味兒。這個女工看起來年齡20出頭,比王海東大不了幾歲,王海東心想:人家一個女同志干這個工作都不怕苦,我堂堂男子漢難道連一個女同志都不如嗎?想到這,王海東決定留下來好好干,一念之差,可干可不干的行當,從此就這樣干了下去,這一干也許就是一輩子。
王海東勤快,那時候他只有165的個頭,110斤的體重,盡管身材瘦弱淡薄,但他經常幫助同事們放龍頭線、拿焊條,所以大家都很喜歡他,都愿意教他焊接技術。焊工有好多種,而裝配焊工屬于最基礎的,主要是燒燒簡單的點焊之類的。自己悟性好,加上師父和同事們的幫助,使他很快掌握了裝配焊的基本技術。然而3個月過去了,天天重復做這樣簡單的工作,王海東開始覺得單調,他覺得自己還應該有更高的追求。
然而機會很快就來了。1993年,車間因僅有的4個船體主焊工年事已高即將退休,打算選拔4個素質好、技術好的年輕人,把他們作為船體主焊工進行集中培訓,表現出色的王海東被選中。培訓他們的是車間焊接技術最好的師傅,與剛開始學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是“草雞班”,這一次可是“正規班”。王海東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跟在師傅后面仔細看,認真練,反復琢磨怎樣才能焊得符合標準,爭取一次比一次焊得好,焊得完美。仰焊的技術最難掌握,人蹲在地上,蹲的時間長了腿麻木了人站都站不起來,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上千攝氏度高溫的焊渣在重力作用下掉下來,常常灼得自己手上、腿上、身上千瘡百孔。至于“吃電焊光”那更是家常便飯,夜里疼得眼睛都睜不開,臉上的皮膚受強烈的弧光輻射脫了一層又一層。然而,為了早日把焊接技能學到手,早日當上主焊工,吃再多的苦他也不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個月專門培訓,3個月的勤學苦練,為王海東在焊接技能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培訓結束后,王海東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CCSⅢ類焊工證書。鑒于王海東的焊接技能日漸成熟,車間打算把他從裝配班調至焊工班,但裝配班班長舍不得他走,在他看來王海東是一個真正用腦干活的人,他發現王海東總能用他的聰明才智解決好多裝配時的疑難雜癥,所以班長三番幾次勸他說留下來做冷作工吧,做冷作工挺有前途的。但此時的王海東已經開始對焊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論班長如何挽留,他也不為所動,他有他堅定的目標。
那時候,車間里有一個焊工師傅,他燒焊的四腳圍柱質量過硬,船東船檢是免檢的,王海東對此十分羨慕,他想有朝一日如果我焊接的東西也能免檢,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啊!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不久他被調至焊工班,就此如愿以償地做上了主焊工。
三 挑戰管道焊接
來到焊工班以后,春風得意的王海東每天第一個把重達50多斤的焊接龍頭線從倉庫扛到施工場地上,他在等待班長的分工。可是讓他遺憾的是,班長在安排任務的時候,總是先安排別的老師傅,最后才安排他的活,如果生產任務不忙,有時就沒他什么事。為此,他感覺非常委屈,一度心理老大不平衡。之所以第一個扛龍頭線到現場,就是想讓班長第一個給他安排任務。不過,王海東知道,畢竟他是新同志,班長對他的技術未必放心。
幾乎每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會遭遇一段寂寞時光的考驗,關鍵是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沉得住氣。1994年的一天,班長叫他去焊805漁輪的油艙,其實油艙焊接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要做密性試驗。王海東非常珍惜這個難得機會,此刻他極需一個有難度的焊接機會來證明自己,那次施焊他格外認真,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把握每一個細節,油艙焊好后,密性試驗一次性通過。也正是通過這一次,他贏得了班長及班組成員的信任。由此王海東深深感悟到,今后無論做什么都一定要認真,只有認真才能焊得好,只有焊得好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就這樣慢慢地他的焊接水平就跟老師傅了差不多了。一個人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一個人的價值終于得到了體現,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和幸福的事啊!
就象旅行家征服一座高山,前面還會有另一座高山等著他去攀登,對于焊接技術的追求,王海東是個永不滿足的人。當時在焊工班從事船體焊接主要是對板材的焊接,他可從來沒有接觸過管道焊接,而他明白管道焊接在所有焊接等級當中屬于最高的。于是他就萌生了學管道焊的想法,問題是他想學,別人未必肯教。當時他找了一個管道焊接手藝不錯的師傅說明來意,結果被人家無情地拒絕了。年輕的他這才領略到“同行是冤家”、“帶徒弟殺師傅”這些民間俗語中所透出徒工學藝的艱辛與無奈。
憑著對焊接工作的一腔熱情,對焊接技術執著追求,沒有人教,就自學,向書本學,摸索著學。1998年,王海東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取得了美國船級社7本焊工證書,其中包括管道6GR證書,這是最難考的一本證,他也成為了當時船臺車間第一個拿到這個證書的人。能夠拿到管道焊工證書,對于從事管道制作和安裝的輪機車間來說,急需這樣的人才。同年 8月,一紙調令將王海東調至輪機車間做一名普通焊工,而此前他的身份是船臺二車間焊工班班長。對此王海東認為,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輪機車間可以學到好多諸如銅焊、氧焊等多種焊接方面的技術,如果不來這里,自己的焊接技術就不可能全面。當然做班長畢竟是一件榮耀的事,不過他認為只要自己的技術到家了,出人頭地那是遲早的事,做輪機車間焊工班班長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 坐進江科大的學堂
1995年公司舉辦焊工比賽,50多名公司焊接高手參加了那場比賽,王海東一鳴驚人,技壓群雄,取得了那次比賽的第二名,而獲得第一名的正是那個曾經被他仰慕的焊接可以免檢的人。
1996年,作為公司優秀焊工苗子,他被委送到江蘇科技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全脫產的焊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期間系統學習了《機械制圖》、《焊接理論》等10幾本專業書籍。這一次的學習擴充了他視野,提高了理論修養,讓他對焊接在認識上有了質的飛躍,焊接已經完全顛覆了他最初的想象,原來這里面竟然有那么多過去不為他所知的知識,他象一個饑餓的嬰兒貪婪地吸吮著焊接知識的乳汁,沉醉于焊接世界的美妙。這次學習對他的焊接生涯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轉折,為他今后在焊接技術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條條大路通羅馬。王海東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燙金的江蘇科技大學焊接專業大專畢業證,少年時未了的心愿,此時終于圓夢了。
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王海東喜歡給自己設立小目標,他說目標定大了不切實際,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一個個小目標實現了,也就等于實現了大目標。江科大學成歸來后王海東的心中開始醞釀下一個的目標,此時的他已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普普通通的焊工,而是要做一個知識型的高技能的焊工。2004年起,他自費報名通過學習考試,先后取得了技師、高級技師職稱。要知道那時候他的工資收入并不高,而報考技師需要2000多元,報考高級技師需要6000多元,一般人是根本舍不得的,因為一旦考不上就意味著自己的這些錢全打水漂了。在公司幾百名焊工中,他是唯一肯這么做的人。有人說,他這是在冒險,而他卻對自己充滿信心。
如今的王海東是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特殊津貼專家,已然是高港乃至泰州的名人了,但他仍然不忘學習,每天都要堅持讀書學習到深夜,遨游于焊接知識世界的海洋中,他說他就是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用以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用以解決船東船檢提出了關于焊接方面的各種難題,使我們生產的產品讓船東無可挑剔。
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建造的產品大多為出口船舶,許多技術規范文件都是英文的,而且日常工作中也免不了要跟那些金發碧眼的老外打交道,英語成為了他工作上的一塊短板。但好學自信的王海東,并不因為自己底子薄、年齡大而對英語心生畏懼,哪怕一天背一個單詞,一年下來也學會360個單詞,就是憑著愚公移山的這股子勁頭,三年下來,他已經能夠獨立看懂英文焊接工藝方面的文獻資料,基本能夠與老外就焊接問題進行無障礙溝通了。他說通過英語水平的提高,還能幫他實現另外一個目標,就是能夠方便他運用這個語言工具,更多地學習借鑒外國先進的焊接技術,來提升中國造船的焊接水平。
五 攻克焊縫裂紋難關
上世紀90年代末,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這種高效焊接技術開始在國內出現,2000年后開始在國內各大型船企全面推廣,這種技術比傳統手動焊的效率提高幾十倍。但這種新技術的使用隨之也帶了一個弊病,就是容易出現焊縫裂紋,這在船廠屬于普遍現象。
早在2004年公司為希臘船東建造5.38萬噸散貨船的時候,船東提出過類似的問題,那時的王海東還僅僅是車間里一個名不經傳的小焊工,當時公司從高校請來的一位教授對于這個難題也是束手無策。
關于二氧化碳焊焊縫裂紋是令許多船廠頭疼的問題,號稱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熔盛重工遇到過,國內特大型的外高橋船廠也遇到過,為此某船廠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一年的攻關,當時也是無果而終。而鄰近的靖江的某船廠更是在這個方面吃了大的苦頭,他們有一艘船試航后被船東發現焊縫裂紋,船東以此為由打算棄船,后來船廠賠償1億元方才將此事了結。
船市好的時候,船舶質量即使是有一些小的瑕疵,船東一般是不會過于計較的,可是船市不好的時候,他們對質量的要求則非常嚴苛。2013年年底公司在為意大利船東建造9.25萬噸散貨船時便碰到這樣的情況,生產部門把問題反映到王海東這里,要求設法解決。
其時,王海東因在焊接技能方面的突出表現,剛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并被泰州市人社局授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東焊接技師工作室”。解決這個生產部門所反映這個焊接難題,盡管在當時連那些大型船企也無法攻克,但在王海東看來,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此,王海東二話沒說,當即接手這個任務,制定攻關方案,分析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焊縫裂紋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接縫打底層產生的裂紋,一種是焊縫表面容易產生的裂紋。王海東針對這兩種方式的裂紋,從焊材方面、工藝方面、裝配間隙方面進行了上百次的試驗,整整一個月,他天天泡在試驗場上親自施焊親自檢查。一開始懷疑可能是焊材的原因,就找了好幾個廠家的焊絲進行焊接,但結果還是老樣子,但也足以判斷問題不是出在焊材上。后來又考慮會不會是焊接過程有問題,因為焊接電流、電壓、速度以及焊接時的環境溫度均會對焊接質量產生影響。通過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工作,王海東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對他來說簡直如獲至寶,找到了癥結也就意味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后來王海東對焊接參數進行多種方法計算,并結合試驗觀察發現,焊縫打底長度不超過2米時就進行填充,可以有效解決打底層裂紋的問題,通過控制環境溫度可以有效解決表面裂紋問題。
從此以后,公司再沒有因為焊縫裂紋的質量問題遭到船東船檢的投訴。王海東在同行業中率先攻克了長期以來困擾船廠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焊縫裂紋的問題。
六 40絲到20絲的距離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船市受國際經濟的影響非常糟糕,船東對在建船舶的質量要求相當嚴苛,所謂造船難、交船難。就拿船用克令吊基座的焊接要求來說吧,按照以往的通用工藝,直徑近3米的克令吊基座平面焊接變形40絲,為了確保它的平面度,往往都是采用研磨的辦法,對焊接平面進行修復,把變形量控制在20絲以內。但現在不一樣了,船東不允許這么做,他們認為克令吊十幾米高,這種工藝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015年10月,公司建造5.55萬噸多用途船,該船也是目前國內建造噸位最大的多用途船,船東在克令吊安裝方面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焊接方面的問題顯然是由王海東來解決。王海東甚至覺得生產上在焊接方面遇到的難題越多越好,挑戰能帶給人恐懼,但挑戰能帶給王海東樂趣,他喜歡這樣的技術攻關,就象攻克每一個戰場的堡壘一樣,他會從中體會勝利的喜悅,他的這種感覺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
關于擺在面前的這道難題,王海東分析,以往采用立式組裝焊接,裝配精度和焊接變形難以控制,人在十多米的高克令吊下面施工,如同頭頂懸掛了一柄魔劍,的確十分危險。通過仔細琢磨,他忽發奇想,如果換成臥式的呢。感想敢做,于是王海東改立式為臥式組裝、控制裝配間隙、改變坡口形式、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經過多次試驗,焊接變形終于被控制在20絲以內,滿足船東的要求,符合相關規范。這一焊接技術難題的解決,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約80多萬元。
之所以能夠駕輕就熟地解決一些生產中碰到的技術難題,那是由于他厚積薄發,功夫花在平時。平時一有空閑,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看焊接方面的書。他說書看多了,掌握的知識就多,這些知識也許暫時未必用得上,但說不定以后的什么時候也就能派得上用場。
七 發明新工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焊工這一行,一般人認為這能有多大學問,就是焊焊接接唄,對于大多數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來說,他們終其一生也沒能干出什么名堂,但對于凡事喜歡鉆研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除了日常的焊接,更多地卻是關注對焊接難點的研究和攻關,王海東就是這樣一個在普通人眼里看來有點傻的那個愛鉆研的人。
近年來,他在生產實踐過程中觀察發現,目前大多數船廠20mm以下的板材采用等離子切割,垂直度不能保證,容易產生自然坡口;采用火焰切割薄板容易產生變形,裝配間隙難以控制。埋弧焊對板的裝配間隙有嚴格的要求,當間隙>1mm時,直接采用埋弧焊就有可能焊穿,通常采用二氧化碳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或焊條電弧焊打底焊,藥渣就會進入板縫間隙中,因渣系的不兼容,即使大電流大熔深,藥渣也不能完全析出,焊縫容易產生夾渣,為了避免產生夾渣,反面通常采用碳弧氣刨,浪費焊材和工時。
對此王海東進行深入研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大膽提出采用實心焊絲二氧化碳焊+埋弧焊混合焊的新工藝,通過多次試驗,對坡口設計、焊前準備、焊接參數進行測定,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他發明的這一焊接新工藝目前已經通過了美國船級社(ABS)的認可,該工藝解決了間隙大、精度達不到要求的問題,反面可直接焊接,大大減少了碳弧氣刨工作量,不僅節約了焊材,而且提高了焊接質量和工作效率。
八 為“焊”癡狂
做焊工難,做船舶焊工更難。眾所周知,造船是苦、臟、累、險的行業。不必說夏天的太陽毒曬,也不必說冬天的寒風刺骨,不必說屈身長時間蹲在逼仄的角落里,也不必說呼吸在煙塵彌漫的艙室里。有一次王海東站在一只空油桶上對船體外板進行施工焊接,由于太過專注,一不小心從1米多高的空油桶上栽了下來,胸部被重重的壓在下面的一個豎著的站牌上,當時就昏厥過去,不省人事,后來如何蘇醒的他已記不清了,事后想想后怕極了,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焊工這份工作,沒有消減對焊接技術追求的熱情。
為了把焊接技能練得爐火純青,練得登峰造極,他常常在別人都下班的時候,一個人苦苦地練,反反復復地練。為了攻克焊接技術難題,為了鉆研焊接新工藝,他常常廢寢忘食。有一次一家三口吃晚飯的時候,上初中的女兒突然發現他神情呆滯,眼珠一動也不動,以為爸爸出什么事,連忙伸手去搖他,著急地問:“爸爸,你這是怎么啦?”她哪知道原來此刻的王海東正沉浸在對某一個焊接難題的思索中。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不止一次,后來家里人對他這個怪異的舉止也就習以為常了。
不過對于工作太過癡迷,還是引來了家人尤其是孩子的不滿和埋怨,他那乖巧的女兒有一次通過一個特殊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情緒。孩子說,爸爸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是這樣的,2008年汶川地震,當人們都撤離到安全區的時候,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一個人偷偷地跑回到被地震震塌的廢墟上去,像是在尋找什么,后來被人發現,人家問:‘老奶奶這里危險,你在尋找什么?’老奶奶說;‘我在找鑰匙。’人家不解地問:‘找鑰匙有什么用?’老奶奶說:‘因為找了鑰匙也就找到了家啊!’。
孩子的故事還未講完,聽到這兒王海東禁不住鼻子一酸,滿眼禽淚,他明白孩子的話外之音,這是在啟示爸爸別整天光顧了工作,也要顧顧自己的家呀。是啊,他覺得這些年為了被自己視著事業的焊接工作,虧欠孩子虧欠家人太多太多啦。
九 百花齊放春滿園
剛做焊工的時候,好學上進的王海東在學會了板焊接技能后,為了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想向人家學管道焊接技術,結果被人家拒絕。還有一次就某種焊接技術他和幾個同事到外單位打算向人家學習,結果也是吃了閉門羹。他跑到人家車間,見有人來看人家就停下來不干了。不要說學,看都不讓看,怎么辦?王海東靈機一動裝著要走的樣子,半路上殺了個回馬槍,不過人家的警惕性也挺高,干到好好的見他們一來又立即停下來不做了。學藝和偷藝兩次受挫的經歷,讓王海東刻骨銘心,想學而不得的感覺多么痛苦,他暗自發誓,以后等自己的焊接技術成熟了,一定會把這些本領毫無保留地而且是分文不取地傳授給人家。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的這種想法與政府與企業的想法不謀而合,2010年,在焊接技術方面小有成就的王海東被泰州市人事局授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東焊接技師工作室”,公司也建立職工培訓基地,并聘任他為職工培訓中心主任,也就是發揮王海東在焊接技術方面的特長,以此為平臺,為公司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焊工隊伍。2012年該工作室被評為江蘇省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自創立以來,已培訓焊工3000多人次,多人取得技師、高級技術職稱。王海東不遺余力地發掘培養焊工苗子,如今他的徒弟孫玉龍、唐咸兵、王小兵等已經在省市級的焊工技能比賽中頻頻獲獎。
不僅如此, 2012年起他以“1+N”為名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博客,切磋焊接技能,傳播焊接知識,旨在“讓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他把自己這么多年潛心研究的焊接技能總結出來,傳承出去。目前他的博客點擊量接近5萬人,先后為多家企業解決了焊接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他研究發明的“焊工培訓快速萬能考試試架”被做成產品形成銷售。一家山東威海的企業帶著5名人員,不遠千里,慕名前來向他請教學習,成功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地暖焊接滲漏問題。無錫一家生產精密齒輪的上市企業,也經常向他咨詢焊接方面的知識。
十 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1995年王海東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焊接技能比武的獎項——公司焊工比賽第二名,而第一名正是那個他曾經十分仰慕的焊接的東西可以免檢的師傅;2003年獲得泰州市職工技能比賽第一名;2007年獲得江蘇省職工技能比賽第二名。同年被授予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
此后他更是注重加強焊接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將焊接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誕生了一大批焊接技術成果。他發明的“一種用于船體板材與板材、板材與型材快速裝配工裝”、“一種用于控制船舶上層建筑薄板焊接變形的胎架裝置”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證書,另有“堿性焊條電弧焊仰板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技術與竅門”、“鋁制油冷卻器的修補工藝”、“M7130A臥軸平面磨床連桿座修補工藝”等9篇重要的焊接學術論文分別在發表刊登在《船舶工程師標準化》、《焊接技術》等國內專業權威雜志上。
多年來,王海東將焊接理論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利用自身特長,為企業制定各型船舶焊接工藝、解決技術難題、推廣高效焊接技術,為企業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在為企業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各種榮譽也向著他蜂擁而至。2010年,王海東被授予“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2年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入選江蘇好青年百人榜;2014年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同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職工”;2015年榮獲“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被評為“江蘇最美職工”。
此外,2015年作為江蘇省優秀高技能人才,王海東被省政府組織赴美國參加學術交流,并受共青團中央之邀,深入內蒙古、山西、江蘇、安徽等地,參加了全國中職學校優秀畢業生校園巡回分享活動,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勵志人生和成功經驗。
25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在焊工這個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對于焊接技術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無私奉獻,他用一把焊槍書寫著如同焊花般璀璨的美麗人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