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為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建造的“經海004號”智能網箱在南隍城海域完成坐底交付。至此,經海漁業“百箱計劃”首批4座網箱“經海001-004號”全部順利集結入駐南隍城島。
“百箱計劃”階段性目標達成明年預計再投放10-15座網箱
從交付時間表上來看:2021年6月,經海001號、經海002號于南隍城海域交付。2021年8月,經海003號于南隍城海域交付。直至今年3月經海004號的成功交付,標志著“百箱計劃”階段性目標達成,巨大的智能網箱在南隍城海域爭相綻放,宛如一個個“海中城堡”,囤起一座座“藍色糧倉”。
海洋牧場建設是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百箱計劃”,是煙臺市經略海洋、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有望通過“百箱”帶動“千箱萬箱”,觸發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2020年,煙臺市啟動“百箱計劃”。同年,由中集集團與煙臺市共建的中國海工北方總部戰略合作首個落地項目——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簡稱“經海漁業”)成立,全面實施“百箱計劃”。
“從海工裝備到漁業裝備建造,再到漁業養殖,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戰、一次跨界。”煙臺中集來福士助理總裁、中集藍海洋科技總經理、經海漁業總經理郭福元表示,“乘著國家海洋戰略深入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百箱計劃’實施正漸入佳境,經海走在了現代漁業發展的前沿!”
據悉,百箱計劃在2023年預計將投放10-15座網箱。
兩位“老海工”成功轉型“油轉漁”推動現代漁業裝備升級
海洋牧場平臺,是中集來福士“油轉漁”初期的一項技術成果。作為當時全國首個鋼制海洋牧場平臺,國內后續海洋牧場平臺幾乎都是以此為雛形。
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劉富祥介紹,“經海系列”是由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的亞洲單體最大的深遠海智能化網箱。它長寬各60米,有效養殖容積達7萬立方米,單體網箱年產漁獲600-700噸。如此巨大的一個網箱平臺,工作人員只需4人,數十萬尾黑鲪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類野生養殖。網箱上面搭載了5G通信、海洋數據監測以及水下監控等多種系統,可以讓魚兒在一個類野生的環境下生長。
首批經海系列深水智能網箱里的“類野生”好魚——經海黑鲪、經海花鱸已經開始收獲。隨著歲月的沉淀和大海的滋養,來自優質深遠海域產出的安全與營養兼具的“經海系列”優質海產品,即將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劉富祥這樣的漁業裝備技術人員,近幾年也經歷了一番轉型。此前,中集來福士像他一樣的技術人員都是油氣鉆探平臺的設計建造者,但企業的轉型逼迫著他們迅速學習和轉型,隨著”百箱計劃“的順利推進,他們看到了另一個行業的廣闊前景,“相對于油氣裝備,與人民生活消費息息相關的養殖業將是另一個藍海。”劉富祥認為,中集原來積累的海工鉆井平臺等大國重器的技術可以同樣在養殖業遷移,且得到更好的延伸和拓展,并助力傳統海洋養殖裝備的升級,“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
中集來福士于2018年成立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跨出了“油轉漁”的堅實一步,隨后于2020年,這家公司與煙臺啟動“百箱計劃”。中集來福士的這幾步或許對現代漁業裝備轉型升級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也將助力山東省海洋漁業走在全國前列,引領全國又一次海洋漁業浪潮。
奏響新時代海上牧歌為新舊動能轉換與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2017年以來,“國之重器”“藍鯨1號”“藍鯨2號”“維京龍”“興旺號”“仙境煙臺”相繼在中集來福士誕生。其中,“藍鯨1號”助力中海油出色完成我國南海首個自營深水氣田。“藍鯨2號”實施我國第二輪可燃冰試采,創造產氣總量和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全球最大三文魚養殖工船“HAVFARM 1”養殖規模可達1萬噸,合200多萬尾三文魚,堪稱漁業裝備中的“巨無霸”。
當“海工制造”遇上“海洋牧場”,中集來福士奏響“油轉漁”的新時代“海上牧歌”: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嫁接到漁業領域,通過高端大型裝備的加持,幫助海洋漁業走向深遠海,降低以往養殖模式帶來的海岸線生態環境壓力,融合一二三產業相結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與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國家“3060”雙碳戰略目標的牽引下,中集來福士還積極推出了風電相關、風漁結合產品。2021年,“3060系列海上風電安裝平臺”項目在山東煙臺簽約,推出多艘適用于全球各類復雜海況的高端海上風電安裝船,推動中國海上風電發展。
未來,結合中國海洋經濟升級,鄉村振興,雙碳目標等戰略,中集來福士的轉型潛力還將更大,“百箱計劃”后面的想象空間將更為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