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船和海洋工業協會(VSM)主席哈羅德·法斯默發出警告:“中國正在日益主導海運市場,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否則歐洲造船業很有可能大規模消失。”法斯默的警告與美國政客不同,美國政客是基于欺騙和甩鍋,而德國以及身后的歐盟是真的發現了危機。
從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開始,中國造船業就開始爆發,增長達到了110%,新增訂單總額達到483億美元。德國造船業新訂單大幅度下滑,其中55%流向了中國,其余流向其他亞洲國家,僅有1%還握在自己手里。而今年俄烏沖突的爆發,讓德國乃至歐洲實體經濟再遭重創。造船新訂單的腰斬,讓本就艱難的德國更雪上加霜。
相比于亞洲各國造船業火爆,歐洲這邊真的是進入了寒冬。目前歐盟造船業新增總訂單額為49億歐元,其中德國占大頭為30億歐元,剩余為其他歐盟國家。德國目前有20萬造船工人,也是歐盟中最多的。2016年,馬拉西亞的云頂公司,收購了德國三家造船廠施特拉爾松德、維斯馬和不萊梅港,目前已經全部倒閉。
德國VSM主席法斯默的擔心絕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在2016年到2019年的時候,歐盟造船業相當繁榮。那幾年,歐盟造船業累計承接了超過800億美元的訂單。從800億美元到現在不到50億歐元,這種落差歐盟自然難以承受。在歐盟內部甚至有一種論調,未來10年內,歐盟將徹底失去造船業。
其實歐盟有這種擔憂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在80年代的時候造船訂單只占世界1%,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在90年代的時候,中集集團所有零件全部依賴進口。但是到了今天,中集集團的所有零件全部來自“中國制造”。
船舶工業是一個非常要求產業鏈的行業,但這又是中國的強項。目前中國船舶工業的所有零件,都可以自行生產。自行生產的好處就是物美價廉又不會被卡脖子。正因為如此,歐盟根本無法拼得過中國造船業。而中國巨型商船也頻頻問世。
目前中國可以制造豪華游輪、遠洋貨輪和LNG運輸船等大型船只。比如五月份剛下水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全長399.99米,寬61.5米。該大型集裝箱貨船比美國福特號航母還長63米。中國不僅是世界船舶制造工廠,還是集裝箱和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工廠。目前世界96%的集裝箱和80%的集裝箱起重機,都來自于中國。
這就導致歐美所謂的產業鏈轉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挑戰。當美國政客嘴里說著抵制中國商品的時候,他們用的集裝箱、貨輪、起重機全部來自于中國。然后集裝箱里裝著的衣服、鞋子、盤子等一切商品要么是中國制造,要么是中國半成品到東南亞進行組裝。
其實歐美造船業的衰弱與制造業、工業的衰敗有著直接關系。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業世界頂級,但是到了清代,由于閉關鎖國政策,中國造船業逐漸落后于世界。英國、荷蘭由于在大航海時代成為了世界貿易中心,這兩個國家的造船業逐漸興盛。
到了一戰、二戰之間,美國由于遠離歐洲大陸,便趁機成為了第一大工業國,造船行業也一同跟著發展起來。到了二戰之時,美國憑借炸不完的航母和戰斗機碾平了日本。到了80年代,雖然美國工業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日韓又成為了造船業霸主。
從上面的歷史可以看出,造船業的興衰與貿易有最直接的關系。這其實也好理解,因為只有造船需求才會發展起來造船業。比如今天的美國,由于沒有任何產品輸出,造船業也逐漸凋零。目前幾家碩果僅存的造船廠全靠軍方訂單存活。
中國造船業的興起也與經濟發展有直接關系。在90年代以前,中國受到美蘇兩方的圍堵,根本就沒有什么外貿。80年代中美破冰之時,中國也還是進口國,并不是一個出口國。這導致90年代的時候,所有零件都需要進口,才能制造船只。當時中國制造的船只以河船為主。
但到了21世紀之后,隨著中國制造業崛起,造船業也跟著發展起來。尤其是進入2020年之后,歐美受新冠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實體經濟難以為繼。美國希望通過俄烏沖突搞垮歐盟,但卻又讓中國制造騰飛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