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基因”:從長江入海
舟山市定海區素有“船舶基因”,香港原特首董建華便是舟山定海人,在成為特首之前,他是大名鼎鼎的“船王”。20世紀50年代,董建華的父親董浩云成功抓住歷史機遇,晉身“世界七大船王”行列。1979年,董建華接班,30多年來幾經沉浮,他延續了“船王家族”的榮耀,但人生的主標簽從“船王”變為“特首”、“主席”。
在董家縱橫四海50年后的2006年,定海工業園橫空出世,園區的特色正是船舶裝備業。經過10年的發展,園區已經形成以長宏國際和增洲造船為龍頭的船舶業產業集群。
長宏國際的母公司是一家江蘇企業,原本背靠長江發展業務。但長江的岸線和水深無法滿足大噸位大船的航行,制約業務的發展,于是,他們轉戰長江流域的海上門戶——舟山定海,從這里走向世界。“長宏國際是民營船企,訂單主要來自海外,舟山貫通6條國際航線,非常有利于公司發展。”定海工業園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
造船業陷入寒冬未觸底 拆船能賺更多的錢
“現在是困難時期,造船廠接單是為了維持生計,能保本就不錯了。”舟山一位造船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坦言。
記者看了長宏國際的財務數據:今年上半年,長宏國際實現產值62.9億元,其中,修造船產值24.9億元,拆船產值38億元。拆船賺得比造船修船還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定海工業園的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了原委:一般而言,造船和拆船是對矛盾,當造船行情好的時候,拆船生意往往不好;當造船行情不好的時候,拆船生意會變好。而眼下,由于鋼鐵價格走低,拆船后回收的鋼材賣不起價錢,造船和拆船的行情都不好。此時,長宏國際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拆船是個污染行業,綠色環保地拆船是個技術活,歐美船主在報廢舊船時,對環保性的要求很高。長宏是歐盟綠色環保組織指定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拆船基地,還參與了拆船綠色標準的制定,于是,全球各地的報廢船找上了門來。造船業是制造業,拆船則是服務業,在市道不景氣的當下,長宏國際有自己獨特的活法。
造船業削產能 工業園謀轉型
近兩年,全球造船業陷入寒冬,“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約為8000萬-9000萬載重噸,雖然中國造船產能已從8000萬載重噸下降至約6500萬載重噸,但中國的造船產能仍可滿足全球絕大部分需求。目前,中國40%以上的造船產能在閑置,供給側改革任重道遠。
“長宏、增洲這樣的龍頭企業要穩定發展,工業園會幫他們解決融資問題,解決產品層次單一的問題。以前靠海外訂單,以后得開拓國內市場尤其是本地市場。”定海工業園負責人介紹說,“但我們不會再引進新的造船企業,工業園的產業布局正在轉型升級,比如,我們引進了海洋電纜工程項目,還引進了海底防腐蝕鋼管制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