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地中海航運旗下“達姆拉”輪駛抵舟山中遠船務。該輪是一艘14年船齡的集裝箱船,船長 293.87米,船寬40米,型深24.2米,設計裝載6402個標準集裝箱。該輪主線工程為:螺旋槳換新、新加壓載水處理系統(tǒng)、巴拿馬運河甲板系泊改造、外板滿扒做硅膠漆等。鑒于舟山中遠在此類工程上的技術優(yōu)勢,地中海航運優(yōu)先選擇來此修理。同樣,由于地中海航運公司計劃后續(xù)仍有100多艘類似工程船舶進行施工,舟山中遠船務修船系統(tǒng)高度重視,發(fā)揚“四特”傳統(tǒng)和鐵軍作風,主動優(yōu)化設計方案,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經(jīng)過15天緊湊有序的奮戰(zhàn),于7月18日圓滿完成各項工程,順利開航。
主線工程“攻堅”體現(xiàn)的是技術的積累。該輪塢內主線工程圍繞新加壓載水處理系統(tǒng)和MGO燃油系統(tǒng)管路改造,對于此類工程修船系統(tǒng)并不陌生,但由于該輪只有十多天修期,對于增加壓載水處理系統(tǒng)設備、甲板面至機艙大量的管子新排管路線、放樣、制作等繁雜工程,機電工區(qū)抽調最優(yōu)的技術人員和施工班組,通過借鑒以往類似工程經(jīng)驗,將泄放清理殘油、拆裝油管、復雜區(qū)域動火、管路磅壓報驗等工程有序安排,化繁為簡,晝夜趕工,最終在出塢前完成上述工程,施工效率和質量給船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改裝環(huán)節(jié)“插曲”要求的是實力和自信。巴拿馬系泊改裝工程和新加巴拿馬平臺工程是該輪為滿足通過擴建后的巴拿馬運河而進行的升級工程。修理過程中,船東負責的設計方案和系泊設備遲遲未到,項目組主動出擊,為機務優(yōu)化設計方案,最終得到了船級社認可。而當船供系泊設備在“期盼”中到廠后施工人員“傻眼了”,系泊設備比船供圖紙多出來11個導纜孔。原來,船東公司那邊又有“更新版”的系泊設備改裝圖。為此,生產(chǎn)部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更新消化送審圖,連夜下發(fā)施工班組修改,解決了一大難題。同時,新加巴拿馬平臺工程也是一波三折。由于該船舷側通道寬度較小,新加的巴拿馬平臺幾乎和甲板通道同寬。為此,生產(chǎn)部技術人員建議該平臺板焊接在甲板上不動,甲板立柱欄桿采用可拆卸式,以此不妨礙船員行走。而機務和船員要求該平臺為折疊式并延伸到船舷外。為了打消機務疑慮,技術人員拿出“巴拿馬規(guī)范”和廠方以往改裝案例,并建議機務將問題反饋公司部。而當,機務拿到公司總部反饋意見時,第一時間致電項目組,“你們的技術是一流的,意見是值得信賴的!”
突擊任務“來襲”展現(xiàn)的是“四特”傳統(tǒng)。在該輪修理過程中,突襲任務一次又一次檢驗著修船系統(tǒng)的實力和作風。在該輪進塢前,船東要求新加雷達桅改造工程,并要求雷達桅主體改造務必在進塢前完成。秉著“顧客至上”的服務原則,修船系統(tǒng)接受了船東要求。面對船東對于改裝雷達桅高度無法確認時,主動向船東推薦修改方案,并得到了船東認可。改裝過程中,由于船東多次更新意見,信號燈加高、蘇伊士運河燈改成折疊式,項目子并沒有抱怨船東的多次“二次返工”要求,這種服務態(tài)度得到了機務的贊譽。13日晚,在該輪即將出塢前,船東提出新加意見“換全船所有外板標志”,舷名、艏艉標識、船籍港、煙囪標識等全部更換。“塢期就是生命線”。面對高溫天氣,項目組和施工人員放棄午休時間出圖、測量,夜晚加班修改標識、打磨油漆,修船人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四特”傳統(tǒng)的魅力。
7月18日,當煥然一新的“達姆拉”輪緩緩駛離舟山中遠船務開啟下一航程時,15個晝夜里奮戰(zhàn)的畫面依然讓我們記憶猶新。項目總管每天“不計其數(shù)”的協(xié)調,嗓子已經(jīng)沙啞;工程主管冒雨趕工、頂著烈日奮戰(zhàn),工作服也不知濕透了多少次;技術和施工人員晝夜勘驗現(xiàn)場、加緊施工的場景,那24份厚厚的圖紙便是最好的見證。
主線工程“攻堅”體現(xiàn)的是技術的積累。該輪塢內主線工程圍繞新加壓載水處理系統(tǒng)和MGO燃油系統(tǒng)管路改造,對于此類工程修船系統(tǒng)并不陌生,但由于該輪只有十多天修期,對于增加壓載水處理系統(tǒng)設備、甲板面至機艙大量的管子新排管路線、放樣、制作等繁雜工程,機電工區(qū)抽調最優(yōu)的技術人員和施工班組,通過借鑒以往類似工程經(jīng)驗,將泄放清理殘油、拆裝油管、復雜區(qū)域動火、管路磅壓報驗等工程有序安排,化繁為簡,晝夜趕工,最終在出塢前完成上述工程,施工效率和質量給船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改裝環(huán)節(jié)“插曲”要求的是實力和自信。巴拿馬系泊改裝工程和新加巴拿馬平臺工程是該輪為滿足通過擴建后的巴拿馬運河而進行的升級工程。修理過程中,船東負責的設計方案和系泊設備遲遲未到,項目組主動出擊,為機務優(yōu)化設計方案,最終得到了船級社認可。而當船供系泊設備在“期盼”中到廠后施工人員“傻眼了”,系泊設備比船供圖紙多出來11個導纜孔。原來,船東公司那邊又有“更新版”的系泊設備改裝圖。為此,生產(chǎn)部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更新消化送審圖,連夜下發(fā)施工班組修改,解決了一大難題。同時,新加巴拿馬平臺工程也是一波三折。由于該船舷側通道寬度較小,新加的巴拿馬平臺幾乎和甲板通道同寬。為此,生產(chǎn)部技術人員建議該平臺板焊接在甲板上不動,甲板立柱欄桿采用可拆卸式,以此不妨礙船員行走。而機務和船員要求該平臺為折疊式并延伸到船舷外。為了打消機務疑慮,技術人員拿出“巴拿馬規(guī)范”和廠方以往改裝案例,并建議機務將問題反饋公司部。而當,機務拿到公司總部反饋意見時,第一時間致電項目組,“你們的技術是一流的,意見是值得信賴的!”
突擊任務“來襲”展現(xiàn)的是“四特”傳統(tǒng)。在該輪修理過程中,突襲任務一次又一次檢驗著修船系統(tǒng)的實力和作風。在該輪進塢前,船東要求新加雷達桅改造工程,并要求雷達桅主體改造務必在進塢前完成。秉著“顧客至上”的服務原則,修船系統(tǒng)接受了船東要求。面對船東對于改裝雷達桅高度無法確認時,主動向船東推薦修改方案,并得到了船東認可。改裝過程中,由于船東多次更新意見,信號燈加高、蘇伊士運河燈改成折疊式,項目子并沒有抱怨船東的多次“二次返工”要求,這種服務態(tài)度得到了機務的贊譽。13日晚,在該輪即將出塢前,船東提出新加意見“換全船所有外板標志”,舷名、艏艉標識、船籍港、煙囪標識等全部更換。“塢期就是生命線”。面對高溫天氣,項目組和施工人員放棄午休時間出圖、測量,夜晚加班修改標識、打磨油漆,修船人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四特”傳統(tǒng)的魅力。
7月18日,當煥然一新的“達姆拉”輪緩緩駛離舟山中遠船務開啟下一航程時,15個晝夜里奮戰(zhàn)的畫面依然讓我們記憶猶新。項目總管每天“不計其數(shù)”的協(xié)調,嗓子已經(jīng)沙啞;工程主管冒雨趕工、頂著烈日奮戰(zhàn),工作服也不知濕透了多少次;技術和施工人員晝夜勘驗現(xiàn)場、加緊施工的場景,那24份厚厚的圖紙便是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