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0標箱集裝箱船8艘、7500車位雙燃料汽車滾裝船9艘,造船訂單創近年來新高,百年船廠——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船重工”)迎來兔年開門紅,新春伊始整個廠區一片繁忙的景象。
廈船重工黨委副書記、董事長林勤告訴記者,當前,廈船重工堅持“多業并舉”、緊抓生產建造,全力奮戰一季度,奮力實現“開門穩”“開門紅”,“1月份產值達到1億元,同比增長35%”。
生產繁忙
廈船重工地處海滄區排頭片區,占地50多萬平方米,擁有深水岸線長1.5公里。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廈船重工看到,從加工車間、船塢到船臺,都呈現緊鑼密鼓的生產景象,3艘船舶的施工作業同步推進。
造船就像搭積木,先造分段,再組合拼裝。加工車間內,數控切割機、油壓機、行車等機器轟鳴、火花四濺,7500車位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進入下料階段,工人正操作行車將零件進行分類,分類好后再進行二次開坡口、加工。
52米寬、350米長的巨大船塢內,在800噸吊車的起吊下,2900標箱集裝箱船的兩個大總段完成定位拼接,成功合攏,“這兩個大總段重量將近600噸,是集裝箱船的雙層底。”陳敬負責該條船現場管理,他告訴記者,企業于正月初九全面復工,外包隊伍陸續到位,目前已到位60%,“我們全力以赴加快生產,力爭7月份交船。”
臨海處的船臺,300噸的吊車屹立現場,2900標箱集裝箱船的主船體已經成型,正全力沖刺,確保在2月份的下水節點圓滿完成。
訂單火爆
“從新船訂單來看,船臺生產線排到2024年,船塢生產線排到了2026年。”林勤告訴記者。
廈船重工前身于1858年就已創辦,擁有我國第一座1000噸級干船塢,被英國作家馬丁稱為“中國機器工業的第一株幼苗”。
在造船業的起起落落中,廈船重工走過了長達165年的發展史。8年前,國際油價的下跌,造成大量海洋工程船舶庫存積壓,企業一度虧損。與此同時,全球造船業的低迷,讓企業發展進入低谷。
新冠疫情發生后,隨著全球航運市場的逆勢高漲,造船業也迎來了多年未見的繁榮景象,林勤介紹:“廈船重工主動作為、乘勢而上,抓住了這一波發展機會,新船接單量達2015年來最高值。”
與此同時,廈船重工早期為國外公司所建造的18艘海工船,也陸續找到新買家,“困擾企業最大的歷史包袱卸下了,企業止住出血點,輕裝上陣”。
之所以迎來發展新氣象,離不開廈船重工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活力。
廈船重工目前在船舶建造方面,還保持著兩項世界紀錄——常規動力的8500車位汽車滾裝船,是世界上最大的在運營的汽車滾裝船;7500車位雙燃料汽車滾裝船,是世界上最大的在運營的雙燃料汽車滾裝船。綠色、環保、節能和安全,各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國外船東將廈船重工船舶產品稱為“廈門型船舶”。
“從2020年開始,我們依托先進的技術實力,走轉型升級之路,以船舶建造為主,開展多元化經營。”林勤告訴記者,產品從單一的海洋運輸向海上發電、海上養殖拓展,產品線更多元。
“廈船重工是立足于廈門的省屬企業,在各級各部門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下,企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林勤頗有感慨地說,2022年企業產值約為10億元,2023年預計將達到24億元,實現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