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韓國造船業手持訂單一直呈下降趨勢。然而,與韓國造船業市場低迷大相徑庭的是,日本船企不斷尋求突破,擴大市占率,韓國船企和日本船企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韓國專家預測,如果按此趨勢,今年年內日本造船業的手持訂單將很快超過韓國。
過去幾年來,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和市場份額逐漸提高,而韓國船企卻因行業蕭條、需求減少而承受著數萬億韓元的營業虧損。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末,韓國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387萬CGT,是2004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213萬CGT,雙方差距僅為174萬CGT。這是自2003年3月以來,韓日船企手持訂單量差距最小的一次。
2003年3月,韓日船企手持訂單差距曾縮小至158萬CGT。雙方手持訂單量的最大差距出現在2008年,當時韓國船企手持訂單曾一度增至7170萬CGT,比日本船企高出3160萬CGT。
與此同時,韓日船企手持訂單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的差距也在不斷減少。今年1月,這一比例為4.8%,3月比例降至4.2%,5月降至3.7%,8月初僅為1.8%。
韓國造船業觀察人士指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年內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和市場份額將趕超韓國;因為韓國船企今年接單量大幅下降,而平均每月交付量卻依然保持穩定。
該人士表示,如果韓國和日本沒有新簽訂單,按照這種發展趨勢,大約3-4月兩國間的訂單量差距將有望縮為零。雖然韓國方面對此感到十分擔憂,但今年內日本造船業訂單余量超過韓國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上半年,韓國船企接獲的新船訂單量僅為800000CGT,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8%。同時,韓國船企平均每月交付量依然維持在100萬CGT以上。相比之下,日本船企平均每月交付量僅為550000CGT左右。
6月份,韓國現代重工獲得SK E&S的2艘18萬方薄膜型LNG船訂單,合同總金額4億美元,交付期為2019年,這是今年以來現代重工首次獲得LNG船訂單。
受益于日本國內的強勁需求,日本船企今年接單表現依然較為理想。僅在7月,日本船企就接獲了11艘新船訂單,共計440000CGT。其中,日本郵船在日本造船聯合(JMU)訂造了5艘14000TEU集裝箱船,而商船三井也在本田重工訂造了3艘多用途船。
受造船業整體低迷以及海工裝備建造延期帶來的不利影響,去年韓國三大船企營業虧損總計高達8.5萬億韓元(約合74億美元)。為了擺脫危機、減少債務,三大船企近期草擬了11萬億韓元的自救重組計劃。
過去幾年來,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和市場份額逐漸提高,而韓國船企卻因行業蕭條、需求減少而承受著數萬億韓元的營業虧損。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末,韓國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387萬CGT,是2004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213萬CGT,雙方差距僅為174萬CGT。這是自2003年3月以來,韓日船企手持訂單量差距最小的一次。
2003年3月,韓日船企手持訂單差距曾縮小至158萬CGT。雙方手持訂單量的最大差距出現在2008年,當時韓國船企手持訂單曾一度增至7170萬CGT,比日本船企高出3160萬CGT。
與此同時,韓日船企手持訂單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的差距也在不斷減少。今年1月,這一比例為4.8%,3月比例降至4.2%,5月降至3.7%,8月初僅為1.8%。
韓國造船業觀察人士指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年內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和市場份額將趕超韓國;因為韓國船企今年接單量大幅下降,而平均每月交付量卻依然保持穩定。
該人士表示,如果韓國和日本沒有新簽訂單,按照這種發展趨勢,大約3-4月兩國間的訂單量差距將有望縮為零。雖然韓國方面對此感到十分擔憂,但今年內日本造船業訂單余量超過韓國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上半年,韓國船企接獲的新船訂單量僅為800000CGT,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8%。同時,韓國船企平均每月交付量依然維持在100萬CGT以上。相比之下,日本船企平均每月交付量僅為550000CGT左右。
6月份,韓國現代重工獲得SK E&S的2艘18萬方薄膜型LNG船訂單,合同總金額4億美元,交付期為2019年,這是今年以來現代重工首次獲得LNG船訂單。
受益于日本國內的強勁需求,日本船企今年接單表現依然較為理想。僅在7月,日本船企就接獲了11艘新船訂單,共計440000CGT。其中,日本郵船在日本造船聯合(JMU)訂造了5艘14000TEU集裝箱船,而商船三井也在本田重工訂造了3艘多用途船。
受造船業整體低迷以及海工裝備建造延期帶來的不利影響,去年韓國三大船企營業虧損總計高達8.5萬億韓元(約合74億美元)。為了擺脫危機、減少債務,三大船企近期草擬了11萬億韓元的自救重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