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倒閉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郭文杰博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造船行業在全球金融危機后由于需求萎縮而出現了明顯的供過于求,運力和產能過剩導致這種市場調節行為隨之發生。浙江、江蘇等沿海造船大省所受影響很大。
郭文杰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后,國家對于船舶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很大,國家支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從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等政策上加大對船舶工業的支持力度。但同時也要注意到,由于國家將船舶行業列為產能過剩產業,因此行業遭遇融資難,在實際信貸執行中銀行往往采取“一刀切”,對船舶企業的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針對船舶企業的信貸支持政策并沒有真正落地。
事實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船舶工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并配套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強化船舶等裝備制造業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綜合競爭優勢。相關部委也發布了多個配套文件,對穩定船舶工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船舶工業邁入“3.0時代”帶來了新的機遇。
7月份,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造船行業三大指數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份,我國造船完工1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承接新船訂單11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2.6%。全國完工出口船167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5%,承接出口船訂單93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6%。全國完工出口船167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5%,承接出口船訂單93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6%。6月底,手持出口權訂單1.3117億載重噸,同比下降8.7%。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0.2%、83.4%和95%。
郭文杰分析認為,船舶行業具有明顯的長周期特點,從簽單到交船大約需要2年時間,2015年完工船舶大部分是2013年簽訂,而2013年新船成交量很大,故導致2015年完工量同比增長。目前新船訂單下行的原因是船舶市場再度回調。金融危機后船舶市場一直處于運力和產能過剩的狀態,因此今年以來的新船訂單量大幅下滑是市場周期性調整的需要。
對此,郭文杰表示,船舶企業必須做好應對船舶市場周期性調整和船舶行業中長期需求不足的準備;扎實做好技術研發和產品結構調整,在鞏固常規船型份額的同時,加大對高技術船舶的投入,促進產品升級;做好內部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為度過周期低迷做好準備。此外,積極做好應對手持訂單的各項風險。
摩根大通分析數據顯示,中國和日本占全球貨船建造份額50%以上,日元匯率下跌給中國造船企業造成巨大的威脅。他們分析認為,今后10年,中國造船也很難再在全球獲得最多的造船訂單。與此同時,前5月全球商船訂單也同比減少超60%。其中,韓國造船企業累計訂單量同比增長15%;中國造船企業則減少近80%。
這又一次為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
郭文杰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后,國家對于船舶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很大,國家支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從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等政策上加大對船舶工業的支持力度。但同時也要注意到,由于國家將船舶行業列為產能過剩產業,因此行業遭遇融資難,在實際信貸執行中銀行往往采取“一刀切”,對船舶企業的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針對船舶企業的信貸支持政策并沒有真正落地。
事實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船舶工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并配套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強化船舶等裝備制造業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綜合競爭優勢。相關部委也發布了多個配套文件,對穩定船舶工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船舶工業邁入“3.0時代”帶來了新的機遇。
7月份,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造船行業三大指數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份,我國造船完工1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承接新船訂單11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2.6%。全國完工出口船167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5%,承接出口船訂單93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6%。全國完工出口船167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5%,承接出口船訂單93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6%。6月底,手持出口權訂單1.3117億載重噸,同比下降8.7%。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0.2%、83.4%和95%。
郭文杰分析認為,船舶行業具有明顯的長周期特點,從簽單到交船大約需要2年時間,2015年完工船舶大部分是2013年簽訂,而2013年新船成交量很大,故導致2015年完工量同比增長。目前新船訂單下行的原因是船舶市場再度回調。金融危機后船舶市場一直處于運力和產能過剩的狀態,因此今年以來的新船訂單量大幅下滑是市場周期性調整的需要。
對此,郭文杰表示,船舶企業必須做好應對船舶市場周期性調整和船舶行業中長期需求不足的準備;扎實做好技術研發和產品結構調整,在鞏固常規船型份額的同時,加大對高技術船舶的投入,促進產品升級;做好內部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為度過周期低迷做好準備。此外,積極做好應對手持訂單的各項風險。
摩根大通分析數據顯示,中國和日本占全球貨船建造份額50%以上,日元匯率下跌給中國造船企業造成巨大的威脅。他們分析認為,今后10年,中國造船也很難再在全球獲得最多的造船訂單。與此同時,前5月全球商船訂單也同比減少超60%。其中,韓國造船企業累計訂單量同比增長15%;中國造船企業則減少近80%。
這又一次為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