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全球貿易仍處于低迷狀態,北美和歐洲需求持續走軟。
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前4個月中有3個月的貿易量出現下降。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被來自美國的小幅萎縮和來自日本、歐盟、尤其是英國的大幅萎縮所抵消。今年2月至4月,英國進出口萎縮速度最快,是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兩倍多。
中國海運貿易量出現了反彈,盡管沒有年初預期的那么高。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前4個月中國沿海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了4%。
新加坡港是中國、東亞其他地區和歐洲之間的主要轉運樞紐之一,其集裝箱吞吐量在2023年前5個月增長了3%。
但在其他地區,由于消費者支出在疫情后從商品轉向服務,以及利率上升打擊了家庭和企業在耐用品上的支出,需求仍低于一年前的水平。2023年前5個月,美國9個主要集裝箱港口中有7個港口的吞吐量下降了16%。美國鐵路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月,美國主要鐵路線運輸的集裝箱數量下降了10%。在日本成田機場,2023年前5個月的國際航空貨運量同比下降了25%。而在倫敦希思羅機場,2023年前5個月的貨運量則下降了8%,這是該機場在2009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之前以及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最低水平。
隨著供應鏈瓶頸的緩解和托運人日益關注成本控制,一些貨物可能已從空運轉向海運,但商品運輸的低迷在發達經濟體是顯而易見的。最樂觀的解讀是,全球貨運量在2022年下半年大幅下滑后已經企穩,但中國以外地區尚未出現明顯的復蘇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