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不僅給油氣行業出了許多難題,也開始逐漸影響到相關行業。幾年前選擇進軍深海油氣裝備市場的韓國造船業,如今就感受到了低油價帶來的“寒意”。
深海項目大量停滯
根據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最新發布的報告,受國際油價大跌影響,目前全球都在推遲油氣開發項目的上馬,其中尤以深海油氣開發項目最為嚴重,預計今年將有價值2000億美元的深海油氣項目被推遲。
伍德麥肯茲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為了應對持續下降的油價,全球的油氣公司都在削減資本支出預算,幅度在10%到15%左右。而這些規劃節約的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叫停或是推遲一些昂貴的投資項目獲得,深海油氣開發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另據路透社報道,也有行業咨詢機構預計,今年被擱置的深海油氣開發項目的總投資額可能在1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之間。“到今年年底,我們才能統計出今年最終決定投資的主要上游項目的確切數量。”該機構表示,“目前來看,全球范圍內大概已經有45個大型海上油氣開發項目被推遲。”
伍德麥肯茲指出,諸如深海一類的開發難度較大的項目是受油價影響最嚴重的。估計面臨停滯的深水或是超深水油氣項目,總儲量大約有106億桶油當量。另外,加拿大的油砂開發項目推遲也很嚴重。伍德麥肯茲估計,有儲量約為56億桶的油砂資源面臨項目推遲的風險。
韓國造船巨頭受累虧損
深海油氣項目開發的停滯影響的不僅是油氣行業本身,甚至還波及到了周邊產業。原本在海上業務領域發展得風生水起的韓國三大造船巨頭,如今就被海上油氣裝備業務拖累,集體出現了嚴重虧損。
據彭博社報道,韓國三家造船巨頭——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以及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總共虧損4.8萬億韓元,約合41億美元。
此前,彭博社曾預計現代重工第二季度有望盈利554億韓元,但是該公司最近公布的經營信息卻顯示其已虧損1710億韓元。去年,現代重工就被曝出有3萬億韓元的虧損。
大宇造船海洋工程近日則被曝出刻意隱瞞大規模虧損。韓國《朝鮮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稱,該公司近5年來在海洋成套設備領域的虧損規模高達2萬億韓元,但該公司卻在會計賬面上作假,隱瞞了這部分虧損。有預測認為,大宇造船海洋工程第二季度最高可能出現3萬億韓元的虧損。外界普遍擔憂該公司恐將被迫進行債務重組,韓國券商已經下調了對該公司的評級。大宇造船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部分虧損在預期中,公司正評估此事,不過尚未確定虧損的程度。消息一經傳出,大宇造船海洋工程的股價就一跌再跌,一度還曾創下單日跌幅30%的歷史紀錄。
另有三星重工也未能幸免。韓國媒體Etoday援引政府官員的話稱,三星重工在2012年至2013年承包的海洋工程裝備因設計出現變動,導致施工時間延遲,該公司二季度極有可能出現1萬億韓元以上的虧損。不過,三星重工在一份電子郵件中公開聲明,尚未結束二季度財務數據的整理,因此不會對關于公司潛在虧損的消息予以置評。
押注海上油氣裝備有失誤
彭博社分析指出,造船業原本是韓國的支柱性產業,但是,受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業務的拖累,如今卻已陷入了困境。
據了解,5年前,因傳統商船建造領域需求下降,韓國造船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傳統主業之外的領域。身為全球造船巨頭的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工程、三星重工,紛紛開始進軍深海,涉足海上油氣裝備業務,意欲在深海油氣裝備領域一展拳腳。
在油價高企的環境下,海上油氣裝備業務也不負眾望,成為了韓國造船業的有力支撐。有數據顯示,在2012年至2013年海洋工程裝備發包最高峰期間,殼牌、BP、道達爾等油氣巨頭的大部分海上裝備項目均由韓國造船廠承包,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和三星重工在此期間的總承包額中,海洋工程裝備占據將近90%。
然而,此后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全球各國對海洋油氣開發熱情下降,加上韓國造船業在這一領域經驗不足,并未能打開海上油氣裝備的新市場,終于導致了如今的困境。
有專家分析指出,造成韓國造船企業目前局面的最大原因是能力不足。在一般商船領域,韓國造船廠可自主設計,所需設備也幾乎能實現100%國產。與此相反的是,韓國造船企業并不具備自主設計海上油氣裝備的能力,超過50%的所需設備更是依賴進口。在缺乏自主能力和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各大造船廠只顧競標,最終導致工期延遲的情況頻頻發生。
有業內人士透露:“韓國造船企業承包的海洋油氣裝備項目中,被稱為‘全球最大’、‘全球首個’的項目可以說都在虧損。在缺乏建設能力的情況下一味承包導致了這種情況。”另有專家分析,自主設計能力的缺乏還影響了對成本的分析。由于設計只能依賴海外企業,韓國造船企業無法準確預測建設費用和工期,時間的拖延讓虧損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另外,韓國造船企業間的過度競爭,也使得行業發展日益艱難。韓國政府智庫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Korea Eximbank Overseas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研究員楊鐘瑞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指出:“由于造船需求下降,三巨頭過度競爭海上鉆井平臺業務來填補市場空白,這是他們犯下的最大錯誤。韓國造船企業應該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未來專注于提升技術競爭力。”
深海項目大量停滯
根據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最新發布的報告,受國際油價大跌影響,目前全球都在推遲油氣開發項目的上馬,其中尤以深海油氣開發項目最為嚴重,預計今年將有價值2000億美元的深海油氣項目被推遲。
伍德麥肯茲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為了應對持續下降的油價,全球的油氣公司都在削減資本支出預算,幅度在10%到15%左右。而這些規劃節約的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叫停或是推遲一些昂貴的投資項目獲得,深海油氣開發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另據路透社報道,也有行業咨詢機構預計,今年被擱置的深海油氣開發項目的總投資額可能在1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之間。“到今年年底,我們才能統計出今年最終決定投資的主要上游項目的確切數量。”該機構表示,“目前來看,全球范圍內大概已經有45個大型海上油氣開發項目被推遲。”
伍德麥肯茲指出,諸如深海一類的開發難度較大的項目是受油價影響最嚴重的。估計面臨停滯的深水或是超深水油氣項目,總儲量大約有106億桶油當量。另外,加拿大的油砂開發項目推遲也很嚴重。伍德麥肯茲估計,有儲量約為56億桶的油砂資源面臨項目推遲的風險。
韓國造船巨頭受累虧損
深海油氣項目開發的停滯影響的不僅是油氣行業本身,甚至還波及到了周邊產業。原本在海上業務領域發展得風生水起的韓國三大造船巨頭,如今就被海上油氣裝備業務拖累,集體出現了嚴重虧損。
據彭博社報道,韓國三家造船巨頭——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以及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總共虧損4.8萬億韓元,約合41億美元。
此前,彭博社曾預計現代重工第二季度有望盈利554億韓元,但是該公司最近公布的經營信息卻顯示其已虧損1710億韓元。去年,現代重工就被曝出有3萬億韓元的虧損。
大宇造船海洋工程近日則被曝出刻意隱瞞大規模虧損。韓國《朝鮮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稱,該公司近5年來在海洋成套設備領域的虧損規模高達2萬億韓元,但該公司卻在會計賬面上作假,隱瞞了這部分虧損。有預測認為,大宇造船海洋工程第二季度最高可能出現3萬億韓元的虧損。外界普遍擔憂該公司恐將被迫進行債務重組,韓國券商已經下調了對該公司的評級。大宇造船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部分虧損在預期中,公司正評估此事,不過尚未確定虧損的程度。消息一經傳出,大宇造船海洋工程的股價就一跌再跌,一度還曾創下單日跌幅30%的歷史紀錄。
另有三星重工也未能幸免。韓國媒體Etoday援引政府官員的話稱,三星重工在2012年至2013年承包的海洋工程裝備因設計出現變動,導致施工時間延遲,該公司二季度極有可能出現1萬億韓元以上的虧損。不過,三星重工在一份電子郵件中公開聲明,尚未結束二季度財務數據的整理,因此不會對關于公司潛在虧損的消息予以置評。
押注海上油氣裝備有失誤
彭博社分析指出,造船業原本是韓國的支柱性產業,但是,受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業務的拖累,如今卻已陷入了困境。
據了解,5年前,因傳統商船建造領域需求下降,韓國造船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傳統主業之外的領域。身為全球造船巨頭的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工程、三星重工,紛紛開始進軍深海,涉足海上油氣裝備業務,意欲在深海油氣裝備領域一展拳腳。
在油價高企的環境下,海上油氣裝備業務也不負眾望,成為了韓國造船業的有力支撐。有數據顯示,在2012年至2013年海洋工程裝備發包最高峰期間,殼牌、BP、道達爾等油氣巨頭的大部分海上裝備項目均由韓國造船廠承包,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和三星重工在此期間的總承包額中,海洋工程裝備占據將近90%。
然而,此后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全球各國對海洋油氣開發熱情下降,加上韓國造船業在這一領域經驗不足,并未能打開海上油氣裝備的新市場,終于導致了如今的困境。
有專家分析指出,造成韓國造船企業目前局面的最大原因是能力不足。在一般商船領域,韓國造船廠可自主設計,所需設備也幾乎能實現100%國產。與此相反的是,韓國造船企業并不具備自主設計海上油氣裝備的能力,超過50%的所需設備更是依賴進口。在缺乏自主能力和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各大造船廠只顧競標,最終導致工期延遲的情況頻頻發生。
有業內人士透露:“韓國造船企業承包的海洋油氣裝備項目中,被稱為‘全球最大’、‘全球首個’的項目可以說都在虧損。在缺乏建設能力的情況下一味承包導致了這種情況。”另有專家分析,自主設計能力的缺乏還影響了對成本的分析。由于設計只能依賴海外企業,韓國造船企業無法準確預測建設費用和工期,時間的拖延讓虧損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另外,韓國造船企業間的過度競爭,也使得行業發展日益艱難。韓國政府智庫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Korea Eximbank Overseas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研究員楊鐘瑞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指出:“由于造船需求下降,三巨頭過度競爭海上鉆井平臺業務來填補市場空白,這是他們犯下的最大錯誤。韓國造船企業應該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未來專注于提升技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