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船海事業部某風電項目中心連接段與塔架底段順利完成了拼裝,這一次,相關人員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為公司省了一大筆費用。
據悉,原策劃方案為中心連接段和塔架底段在塢口用600噸龍門吊分別起水后轉運至8號碼頭拼裝場地,再租用2臺800噸級履帶吊進行塔架底段翻身作業,該方案安全性好,但租用履帶吊成本高。
在公司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技術工法部工藝技術人員集思廣益,策劃利用廠區現有資源將塔架底段落在中心連接段上焊接固定完再通過模塊車將整體運輸到8號碼頭拼裝定位點。
模塊車行走用時約40分鐘,而中心連接段與塔架底段均為鋼結構形式,重量分別為460噸、330噸,焊接固定完的一體化結構總重量約800噸,高約40米,而寬度僅有10米,一體化結構的移動如同變形金剛踩高蹺,存在重心偏高、轉運安全技術風險偏大,要實現這一工藝創新,工藝技術人員面臨巨大挑戰。
“推動我們突破和超越的是責任,降本增效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工藝技術人員懷揣著初心,對一體化結構的穩性進行了反復的測算,包括恒定壓力階段、壓力變化階段及異常干擾階段;采取增加托架、精準定點綁扎等加固措施。5月17日,中心連接段與塔架底段順利完成了拼裝定位,模塊車行走的這40分鐘,就為公司節省了租用費約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