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來,全球有訂單的“活躍”船廠數量急劇下降。自2009年以來,“活躍”船廠數量已經減少一半,截止2016年9月初,全球“活躍”船廠已經從頂峰時931家降至400家左右,減少了一半以上,而中國“活躍”船廠數量也從最高峰時382家降至目前140家,下降了63%。
克拉克森近期發布報告稱,從2002年到2007年,全球新船訂單增長了78%,手持訂單量在2009年達到頂峰。為滿足新船訂單需求,全球“活躍”船廠的數量猛增,從2005年到2009增長了72%,頂峰時為931家。
然而,由于金融危機,手持訂單萎縮,導致至少有一艘新船訂單的“活躍”船廠數量下降。
2016年9月,全球“活躍”船廠數量為402家,比2009年的峰值下降了57%,甚至不到最多時的一半。
除了“活躍”船廠數量下降外,新造船產量預計比2010年高峰期下降了34%。
從2005年開始,中國“活躍”船廠數量快速增長,在2009年專門從事散貨船建造的新船廠數量增長了117%,最高峰時為382家。然而,自2009年以來,中國“活躍”船廠數量已經下降了63%,在這些倒閉的小型船廠中幾乎一半只交付過兩艘船舶甚至更少。
2016年9月初,中國“活躍”船廠數量為140家,占全球“活躍”船廠數量的35%。日本“活躍”船廠數量在2008年達到峰值的71家,截止2016年9月初降至約59家,下降了17%。同時,韓國船廠大多數活躍到今天。其他區域,2008年后,歐洲船廠獲得新船訂單的競爭力有限,到2016年9月,歐洲“活躍”船廠數量比2008年少了140家。
克拉克森表示,展望未來,目前許多“活躍”船廠未來會出現頹勢。約240家當前“活躍”的船廠將會在2017年前交付完最后一艘新船。一些船廠還有可能獲得新船訂單或者延遲交付,但是約四分之一的“活躍”船廠只有一艘新船訂單,而約40%從2014年以來就沒有獲得過新船訂單。只有59家船廠的新船交付期安排至2019年及以后。
“活躍”船廠數量自2009年以來減少了一半以上,其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許多中國船廠遭到淘汰。隨著新船訂單繼續放緩,一些并未擁有大量手持訂單的船廠將面臨著很大的生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