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華南地區最大的造船企業,在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只有通過深化改革,貫徹落實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和中船集團“改革創新、開放合作、調整結構、持續發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針,才能切實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真正補齊不符合經濟新常態的“短板”,實現提質增效和健康持續發展。
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驅動”,明確改革方向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并出臺了13個配套文件;中船集團黨組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該指導意見的通知,作出了具體部署和明確要求。在今年年初召開的中船集團2016年度工作會議上,中船集團黨組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強化創新驅動、人才驅動、資本驅動、改革驅動,深化軍民融合、兩化融合,努力打造軍工核心優勢突出、民船產業綜合競爭力世界領先、非船裝備特色鮮明、多元產業協調發展、公司治理體系先進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創新型海洋裝備集團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我們必須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及中船集團黨組提出的“四個驅動”,貫徹落實到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來。
一要更加注重堅持創新發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我們要切實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把思路放在思想創新、理論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發揮創新對經濟發展和效益提升的乘數效應。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創新驅動擺在公司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點解決動力切換問題,也就是要著力解決思想創新問題。
二要更加注重堅持協調發展。要在進一步拓寬和提升公司主打船型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堅持“兩化”融合,發揮信息化應用對管理提升溢出效益的顯著作用;堅持軍民融合,借力海洋強國戰略、強軍戰略的全面實施,以及海軍裝備轉型發展和海上執法維權裝備建設發展,打造面向南海的實力最強的軍工生產和保障基地;堅持造船、海工、非船全面協調發展道路,借助上市公司優勢,敢于主動通過合資合作、技術引進,打造多元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要更加注重堅持綠色發展。要在“綠色制造”上持續發力,落實“中國制造2025”“中船集團‘現代造船模式2.0’”。要結合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要求,在加大對環保投入的同時,積極尋找發展機會,力爭在環保產業上有所發展,提升非船產業份額,擴大盈利發展空間,履行好社會責任。
四要更加注重堅持開放合作。要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互聯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推動設計、國際產能合作以及“走出去”工作。要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以開放、務實、互利為原則,通過創新驅動、改革驅動、資本驅動,學會整合和聚集各方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和發展,消除我們在海洋工程、非船業務發展上的短板。
五要更加注重堅持和諧共享。要牢固樹立“發展為了員工、發展依靠員工、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的理念,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要以“團結擔當、創新引領”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及“同舟共濟、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為引領,正確處理發展與搬遷的關系,實現“廠搬遷、人安定、共發展”。
著眼短板和發展要求,穩步有序推進改革
當前,廣船國際針對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和短板,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一是以廣州市實施“退二進三”規劃為契機,通過兼并重組,實現流程再造。“十二五”期間,廣州市政府啟動“退二進三”規劃實施工作,結合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優勢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化解過剩產能的要求,廣船國際啟動并完成了對龍穴造船的兼并重組工作,并實現了龍穴造船的扭虧為盈。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國務院對中央企業“瘦身健體”要求,以及中船集團黨組關于產能壓控的要求,廣船國際明確了將荔灣廠區搬遷到南沙,并于2017年關閉荔灣廠區的產能實施計劃;同時合理控制南沙廠區和中山廠區建設規模,以投入產出比最高的目標,實現整體生態重建工程。圍繞現代化生產流程,明確“以精益生產為指引,生產組織和管理架構服務和服從于生產流程和工藝工法應用”的要求,在組織機構上,從以前的散亂、人治的大組織入手,向專業化、精細化和信息化轉變,生產上以總組為核心,成立專業的總組機構和隊伍,上推下拉,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提效率、降成本的目的。
二是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廣船國際的新興產業背靠中船集團,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沉淀和累積,已形成以機電產品、鋼結構及成套設備產品為主,管子加工、信息軟件、酒店等為輔的多元產業結構。但是,受資源有限、業務分布較散、協同度不夠等因素影響,目前新興產業的業務整體規模仍然不大,2015年僅占總營業收入的10%。在造船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只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才能保持健康發展的勢頭。新興產業將以現有業務為基礎,以環保產業、鋼結構工程、機電業務、境外投資四大平臺為依托,發展培育優質資源,加快新興產業變革。環保產業方面,重點推進廣州城市礦產交易平臺項目、廣州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順德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廠項目等。鋼結構方面,借力資本運作平臺,通過外延式并購在全球市場尋求優質標的,切入新興市場。機電方面,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高端電梯、高端數控剪壓床、新型注塑機方面形成成熟系列、成熟產品投放市場。境外業務方面,積極開拓境外工程總包、境外物業管理及境外投資等業務,通過品牌和規模的提升實現業務的升級。
三是加強軍民融合,提升保軍能力。加大經營力度,適應軍工競爭新常態,爭取新突破。組織研究如何從經營、設計、物資、生產、售后等方面做好軍工工作的全方位管控和銜接,逐步優化調整軍工管理組織架構,制訂軍工經營生產總體規劃方案和措施,實現恢復保軍單位的目標。借助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機遇,利用公司在民用產品及相關領域的優勢資源和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先進的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技術在軍用領域的轉換和應用,實現軍民資源的互動共享,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科研生產體系,為海軍發展作更多貢獻。
四是完善企業法人治理,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進一步完善董事會和監事會職能,使其與經理層相互協調、相互監督,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根據《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企業章程,鞏固黨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進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和黨委會議事規則,保證公司黨委切實發揮參與決策、主導用人、帶頭執行、保證監督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強化監督執紀。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跟蹤考核、適時使用、定期調整、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實施優勝劣汰和能者上、庸者下機制,實現“人崗匹配”“職得其人,人得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