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國船舶集團在2023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上發布了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總體方案,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優勢資源整合、央地聯合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的新模式新業態,打通向海圖強全新路徑。
風漁文旅一體化
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模式之變
該方案研究提出了“海洋文旅+深海養殖+海上風電+海洋信息”一體化融合發展,瞄準傳統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各自為戰、資源開發粗放、高端海洋裝備投入不足、深遠海資源利用率低等難題,立足海洋經濟需求旺盛、帶動力強、區域融合度高的規律特點,充分發揮船舶海工技術核心引領和裝備制造獨有優勢。
以濱海城市為依托,該方案重點建設需求旺盛、基礎好、見效快的“海洋文旅+深海養殖+海上風電+海洋信息管網”4個要素單元,釋放旅游、養殖、綠色能源耦合效應。綜合體采用模塊化設計、區域化協同部署,由濱海向深遠海帶狀輻射,布局建設游輪游艇群、養殖文旅平臺、深海養殖產業園、分布式海上風電場及智能微電網、深海移動養殖工廠和海洋信息管網等風漁文旅結合項目。以郵輪游艇連接海上設施,構建海上旅游娛樂交通網,以中小型郵輪航線實現沿海城市綜合體間串聯,構建沿海城市海上旅游觀光帶,同時培育郵輪與康養休閑岸海互動融合模式,捕捉、帶動、滿足多元化潛在消費需求,打造風漁文旅等一二三產業融合新業態,形成沿海藍色海洋經濟帶。
從近海走向深藍
海洋生產力持續挖潛
通過打造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中國船舶集團將充分整合運用大型游輪、養殖工船、文旅養殖平臺、大型漂浮式海上風電等海洋文旅、深海養殖、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先進裝備技術資源,引領海洋資源開發從單一粗放到綜合高效、從近海向深遠海邁進。
據介紹,山東煙臺的大型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一號”于今年5月開展運營二期工程,該平臺集中國船舶集團深海養殖裝備、海工平臺和大型游輪集成創新技術應用于一體,成功打造了國內外首個“藍色糧倉”+“藍色文旅”新業態。
在此基礎上,中國船舶集團依托旗下國產大型游輪、國內首艘自主航行智能游艇、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智能養殖工船“國信一號”和全球領先的18兆瓦級海上風機等先進技術裝備資源,通過建設海洋經濟綜合體“分布式海上風電場”“深海移動養殖工廠”“深海養殖產業園”等目標單位,構建分布式智慧能源微電網,為養殖、旅游、船舶等海上活動提供綠色能源和淡水,實現綜合體內海上設施淡水自給自足,并在綜合體內構建全覆蓋、高可靠、低成本的新型海洋通信網絡與海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支撐海上經濟活動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打造海洋產業互聯網賦能體系。加快推動近岸養殖文旅和海洋科技產業向深遠海轉移,顯著提升單位海域面積產出強度。
央地攜手推進
“藍色國土”發展空間更廣闊
結合不同海域資源特點、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建設主動融入各地海洋強省戰略,在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各海域分別選定了一個濱海城市精準配套建設資源,打造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示范項目,通過央地協同、先行先試、總結經驗,打通綜合體建設路徑,預計到2028年前后,在我國沿海自南向北建成50余個區域性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并根據魚苗運輸半徑,在沿海重點城市布局建設大型魚苗繁育基地。
通過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建設推廣,海洋文旅將從陽光沙灘變為深遠海全域親海體驗,海洋養殖將從近岸轉向深遠海規模化跨越式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新型海洋信息空間產業將進一步系統集成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