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上午,由武漢理工大學與舟山中遠海運重工聯合成立的“智能船廠創新聯合研發中心”在武漢理工大學正式揭牌運行。
這也是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繼2022年底獲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后,又一個提升企業科創平臺建設和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新平臺新舉措,標志著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在推進“綠色化生產、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制造”方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武漢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劉祖源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萬翔副主任,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肖耀根書記,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院長李曉彬教授,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副院長袁成清教授,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尊華教授,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周建華,副總經理蘇宇、副總工程師范世東,以及武漢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有關領導、老師和研究生參加儀式。劉祖源、周建華共同為“智能船廠創新聯合研發中心”揭牌,范世東代表聯合研發中心表態發言,袁成清教授主持揭牌儀式。
儀式上,劉祖源、周建華對“智能船廠創新聯合研發中心”的成立運行表示祝賀,希望雙方將聯合研發中心作為拓寬校企共建合作的新渠道,作為持續深化產學研融合的新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船舶行業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和引領性的科技攻關,為中國船舶行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武漢理工大學作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高等學府,是中國交通、汽車、材料“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一直以來承擔了國家諸多重大科研任務,特別在引領交通行業發展、推動船舶行業上下游“產學研轉化”、為國家交通行業特別是船舶行業輸送高等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舟山中遠海運重工作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中遠海運重工下屬的大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修造基地,擁有200萬平方米的廠區規模,近萬人的產業工人隊伍,企業船舶建造訂單已持續到2026年下半年,修船業務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前列,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創新平臺。
近年來,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始終聚焦主營業務發展和創新驅動戰略,依托“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借助企業已建成的“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舟山船舶和海工裝備修造產業工匠學院”等實踐基地,加快車間生產裝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建成了集修船調度管理、防抗臺指揮為一體的智慧中心,實現了“5G+遠程檢驗”“5G+近觀檢驗”在修造船業務上的實踐應用。
企業持續發揮生產信息系統和“5G+專網”融合平臺作用,不斷實現設計、生產、物流、設備等各環節間的互聯互通,智能化裝備、數字化應用手段、專利成果不斷顯現,企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船廠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作為“大國船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一員,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將以“智能船廠創新聯合研發中心”為新的平臺和契機,加強與上下游的合作與交流、互動和共享,繼續承載“學術引領、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人才培養”的使命,在重大項目開發、重大技術攻關、高層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實踐力度,不斷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持續推進綠色化生產、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制造,實現企業更好發展,為民族船舶工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