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三號船塢迎來了兩艘整船出塢,兩艘半船同步起浮。
本次出塢的兩艘整船是江南造船建造的17.5萬立方米MARK III FLEX薄膜式LNG運輸船“LNG JUMBO”系列的第二艘和公司為新加坡太平船務(PIL)建造的14000TEU 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系列船第三艘(H2787船),同步起浮的兩艘半船是為新加坡太平船務(PIL)建造的14000TEU 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系列船第四艘(H2788船)的艏、艉半船。
該批次出塢,建造團隊不僅要面對高溫、臺風等天氣考驗,還需要統籌規劃僅有42天的船塢周期。如何提升整船出塢、半船起浮的狀態?如何優化工序、協調資源、做到穩節律提狀態成為建造團隊考慮的核心目標。
17.5萬立方米MARK III FLEX薄膜式LNG運輸船
江南造船建造的MARKⅢFLEX薄膜式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由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以目前國際最新、最先進的大型LNG船運行理念為基礎,滿足最新的規范規則和頭部油氣公司的行業標準,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船配備采用WinGD最新技術的雙燃料主機及部分再液化系統,進一步提升船舶綜合經濟性能,且船舶操控和運行管理更加靈活。
穩定節律、提升狀態
該船作為系列船第二艘,6月27日移入船塢。在總組階段實現單元模塊化完整性提升,減少機艙狹小空間打磨物量并優化細節;起浮前45天整體延續并固化了前船的狀態——即雙軸雙槳安裝結束、上層建筑吊裝結束,全船貫通等。
該船在船塢階段,克服了梅雨、高溫、臺風的連番攻勢,出塢前,建造團隊對標系列船建造,通過對物量、人員、環境進行專項推進:
01、實現前船明火意見在搭載過程中全覆蓋,保障提高機艙交涂前的舾裝完整性;
02、實現機艙區域打磨結束,為主機安裝和發電機調試做足準備;
03、實現舵機調試和應急發電機負荷試驗交驗完畢,為碼頭階段系泊試驗奠定基礎;
04、實現貨艙區域甲板液貨管系絕緣包敷結束,為碼頭階段定重試驗奠定基礎。
優化工序、精益求精
在進行氨氣試驗時正逢高溫天氣,為確保氨氣試驗艙內環境不受影響,建造團隊積極組織策劃討論,調整工序,靈活變通,確保試驗過程高效且受控,促進精益生產,在提升圍護封艙及液貨調試進度的同時,得到了船東、船檢、GTT等一致好評,樹立了氨氣試驗的標準周期。
在延續原有精益生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建造團隊持續優化各工序班檔的能力配置,其中絕緣安裝從5人變成4人,手工次屏壁粘貼由3人變成2人,做到了周期不變、提質增產。波紋板焊接及打磨工序進一步提出“誰焊接、誰打磨、誰修補、誰報驗”的自工序閉環管理,實現該船波紋板安裝質量進一步提升。
“考慮到是系列船建造,我們對于腳手架這類的工裝材料在拆除的時候也進行了分類打包,確保系列船后續船可以快速便捷使用。”該船主管建造師石森介紹。
14000TEU 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系列船第三艘
江南造船為太平船務(PIL)建造的14000TEU 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系列船是公司自主研發設計鯤系列(KUN-14N)大型集裝箱船,是江南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的新型高效、綠色、節能環保的船型。
該船從半船起浮到整船出塢僅用了42天,克服了極端臺風天氣的影響和中秋、國慶假期的穿插,建造團隊人員堅守崗位,確保該船出塢前實現“331”目標,即“三清零”(搭載清零、試箱清零和涂裝清零)、“三網通”(管網通、電網通和信息網通)和發電機待試;實現全船亮燈,該船的按期出塢為年底順利試航奠定基礎。
同步起浮的系列船半船實現了軸和槳提前就位。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船舶浮態對中,減少變形量,建造團隊采用了新的起浮方案,為后續集裝箱船樹立了半船起浮的新模式。
據悉,本批次出塢為三號船塢本年度第五批次出塢,其按期出塢助力了年度六批次出塢任務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