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業陸續交出的年中“成績單”并不靚麗。
南船旗下的中船防務(600685,SH)、中國船舶(600150,SH)以及北船旗下的中國重工(601989,SH)相繼發布半年報。其中,中船防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28.63%,凈利潤為-5.25億元;中國船舶營業收入142.4億元,同比增長3.02%,凈利潤為1.72億元,同比增長43.47%;中國重工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增長7.74%,凈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85.94%。
船舶行業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民船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及軍船一般下半年結算的原因,共同導致了船廠業績下滑。對于上半年業績唯一實現增長的中國船舶,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是由于此前接的訂單對上半年業績起到了支撐作用。
在船舶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上述船廠也在積極調整公司架構或者業務結構,中船防務將原屬廣船國際的實體資產下沉,并成立有限公司;另外,中國重工方面在軍工軍貿及海洋經濟業務方面也持續增長。
民船市場仍過剩
“軍船上半年業績確實不太好,由于軍品上半年結算比較少,導致基數較小,就容易引起大幅的波動,軍品業績會在四季度體現比較多,我認為全年不會那么差。”上述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目前軍船業績并不能夠代表全年情況,但民船市場前景仍不容樂觀,“民船價格現在很低,很多船廠不能接單,但固定成本還是很大,加上員工等成本還在變動,業績不好是自然。”該人士說。
中國船舶是“三劍客”中唯一在上半年實現盈利增長的。據了解,中國船舶以民船為主,涉及的軍船業務相對較少。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船舶實現增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去年基數不高,“另外,國內的民船可能就是外高橋造船廠會好一些,他們接的訂單中有特色的高難度的船舶多一些,受益于集中化的優勢,高價高盈利的船都集中在那里。”“我們的手持訂單和造船都還可以,完成情況也不錯,外高橋(造船廠)的收入占上市公司的一大半以上,那邊業績好上市公司業績就好,整體來說我們民船還可以。” 一位中國船舶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半年業績主要體現在以前接的和上半年完工的訂單,公司老的訂單對上半年業績起到了比較好的支撐作用。
在談及民船后市的情況時,這位中國船舶人士并不樂觀。“目前民船市場還在底部,原材料及設備價格下來以后對我們以前的訂單還是有影響,但是如果是新的訂單,我們可能面臨比較大的競爭。”該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國際經濟形勢比較差,公司新接訂單并沒有太大增長,和去年相比還有一些下降。另外,因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上半年中國船舶并未承接海工業務的新訂單。
而業績下滑比較明顯的中國重工則表示,受制于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的不利影響,公司于2012~2014年度承接的低價訂單合同陸續于上半年完工交付,且原材料、人工等剛性成本有所上升,擠壓了毛利率空間,造成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
中船防務方面,根據中信建投的測算,黃埔文沖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4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5倍。但是綜合廣船國際同期虧損1.74億元的情況,預計主營民船的龍穴造船虧損幅度較大。
業務結構逐漸調整
雖然上半年造船行業低迷,但是三家企業都在積極調整業務構成。
以中船防務為例,上半年完成黃埔文沖收購以后,公司名稱由“廣船國際”變更為“中船防務”。公司也于7月底披露,將中船防務旗下包括廣州廣船大型機械、中山廣船國際船舶、廣船國際海洋工程等15家子公司的股權,全部過戶整合至全資子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一位中船防務人士告訴記者,鑒于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此舉將把中船防務打造為平臺型公司。“就是說未來上市公司將成為一個控股型公司,比方說要做資本運作肯定是以上市公司名義去做,但是生產實體還是下面的子公司,例如此前收購的黃埔文沖,原來的廣船國際實體資產也會下沉變成有限公司。”
這位人士表示,未來上市公司中船防務將只管理資產,不負責生產經營運作,這樣也為今后發展打開了空間,“比方說未來再收購什么公司時,直接將其搭載到中船防務這個平臺下作為子公司就可以了。”按照目前的規劃,中船防務將涵蓋中船黃埔文沖、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以及廣船國際揚州公司。
中船防務在更改后的公司名稱中添加了“海洋裝備”的字眼,上述人士表示,海洋裝備包括海洋防務、運輸、科考以及開發裝備,目前公司是四大業務全覆蓋,加上“裝備”字眼表明公司是一個制造型公司,“中船防務實際上是中船集團在華南地區打造的一個資本運營控股型平臺。”
對于中國重工而言,上半年業務結構中的一個亮點在于其軍工軍貿和海洋經濟訂單達到333.49億元、增長115.11%,其中主要包括出口巴基斯坦常規元級潛艇訂單8艘、海工輔助船15艘、海洋工程平臺2座、重型浮船塢1座等。
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重工去年以來軍工、軍貿的比例就明顯加大,對業務結構也有一定影響。不過在其看來,中國重工的另一個機會在于此前中船重工承諾的資產注入,如果該承諾資產達到注入的觸發條件,將有望盡快注入中國重工。
南船旗下的中船防務(600685,SH)、中國船舶(600150,SH)以及北船旗下的中國重工(601989,SH)相繼發布半年報。其中,中船防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28.63%,凈利潤為-5.25億元;中國船舶營業收入142.4億元,同比增長3.02%,凈利潤為1.72億元,同比增長43.47%;中國重工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增長7.74%,凈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85.94%。
船舶行業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民船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及軍船一般下半年結算的原因,共同導致了船廠業績下滑。對于上半年業績唯一實現增長的中國船舶,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是由于此前接的訂單對上半年業績起到了支撐作用。
在船舶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上述船廠也在積極調整公司架構或者業務結構,中船防務將原屬廣船國際的實體資產下沉,并成立有限公司;另外,中國重工方面在軍工軍貿及海洋經濟業務方面也持續增長。
民船市場仍過剩
“軍船上半年業績確實不太好,由于軍品上半年結算比較少,導致基數較小,就容易引起大幅的波動,軍品業績會在四季度體現比較多,我認為全年不會那么差。”上述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目前軍船業績并不能夠代表全年情況,但民船市場前景仍不容樂觀,“民船價格現在很低,很多船廠不能接單,但固定成本還是很大,加上員工等成本還在變動,業績不好是自然。”該人士說。
中國船舶是“三劍客”中唯一在上半年實現盈利增長的。據了解,中國船舶以民船為主,涉及的軍船業務相對較少。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船舶實現增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去年基數不高,“另外,國內的民船可能就是外高橋造船廠會好一些,他們接的訂單中有特色的高難度的船舶多一些,受益于集中化的優勢,高價高盈利的船都集中在那里。”“我們的手持訂單和造船都還可以,完成情況也不錯,外高橋(造船廠)的收入占上市公司的一大半以上,那邊業績好上市公司業績就好,整體來說我們民船還可以。” 一位中國船舶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半年業績主要體現在以前接的和上半年完工的訂單,公司老的訂單對上半年業績起到了比較好的支撐作用。
在談及民船后市的情況時,這位中國船舶人士并不樂觀。“目前民船市場還在底部,原材料及設備價格下來以后對我們以前的訂單還是有影響,但是如果是新的訂單,我們可能面臨比較大的競爭。”該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國際經濟形勢比較差,公司新接訂單并沒有太大增長,和去年相比還有一些下降。另外,因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上半年中國船舶并未承接海工業務的新訂單。
而業績下滑比較明顯的中國重工則表示,受制于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的不利影響,公司于2012~2014年度承接的低價訂單合同陸續于上半年完工交付,且原材料、人工等剛性成本有所上升,擠壓了毛利率空間,造成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
中船防務方面,根據中信建投的測算,黃埔文沖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4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5倍。但是綜合廣船國際同期虧損1.74億元的情況,預計主營民船的龍穴造船虧損幅度較大。
業務結構逐漸調整
雖然上半年造船行業低迷,但是三家企業都在積極調整業務構成。
以中船防務為例,上半年完成黃埔文沖收購以后,公司名稱由“廣船國際”變更為“中船防務”。公司也于7月底披露,將中船防務旗下包括廣州廣船大型機械、中山廣船國際船舶、廣船國際海洋工程等15家子公司的股權,全部過戶整合至全資子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一位中船防務人士告訴記者,鑒于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此舉將把中船防務打造為平臺型公司。“就是說未來上市公司將成為一個控股型公司,比方說要做資本運作肯定是以上市公司名義去做,但是生產實體還是下面的子公司,例如此前收購的黃埔文沖,原來的廣船國際實體資產也會下沉變成有限公司。”
這位人士表示,未來上市公司中船防務將只管理資產,不負責生產經營運作,這樣也為今后發展打開了空間,“比方說未來再收購什么公司時,直接將其搭載到中船防務這個平臺下作為子公司就可以了。”按照目前的規劃,中船防務將涵蓋中船黃埔文沖、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以及廣船國際揚州公司。
中船防務在更改后的公司名稱中添加了“海洋裝備”的字眼,上述人士表示,海洋裝備包括海洋防務、運輸、科考以及開發裝備,目前公司是四大業務全覆蓋,加上“裝備”字眼表明公司是一個制造型公司,“中船防務實際上是中船集團在華南地區打造的一個資本運營控股型平臺。”
對于中國重工而言,上半年業務結構中的一個亮點在于其軍工軍貿和海洋經濟訂單達到333.49億元、增長115.11%,其中主要包括出口巴基斯坦常規元級潛艇訂單8艘、海工輔助船15艘、海洋工程平臺2座、重型浮船塢1座等。
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重工去年以來軍工、軍貿的比例就明顯加大,對業務結構也有一定影響。不過在其看來,中國重工的另一個機會在于此前中船重工承諾的資產注入,如果該承諾資產達到注入的觸發條件,將有望盡快注入中國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