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船舶市場產能、運力“雙過剩”的局面仍然持續。整體而言,船舶市場量價齊跌;海工市場明顯萎縮。
上半年,受全球航運市場低迷、油價持續下跌影響,中國新接船舶訂單同比大幅下降超七成,海工市場明顯萎縮。伴隨新接訂單量的驟降,中國船企進入破產潮。
《2015年上半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1853萬DWT,同比增長6.3%;承接新船訂單1119萬DWT,同比下降72.6%。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3807億DWT,同比下降9.2%,相較去年年底下降7.6%。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船東對此前訂造節能環保型船舶接船積極性不高,散貨船改單現象頻繁發生,修改船舶合同、延遲交船甚至撤單的風險逐漸加大,交船難成為今年中國船舶工業的突出問題。上半年造船完工量僅完成全年計劃的43%,預計今年按計劃完成交船任務困難重重。
中國主要上市船企中,除中國船舶(600150.SH)、振華重工(600320.SH)、中集集團(000039.SZ)、上海佳豪(300008.SZ)外,其他船企業績均下滑明顯,其中中國重工(601989.SH)、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凈利潤同比減少近80%(見圖)。
復蘇乏力,業績下滑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445家實現營業收入3767.7億元,同比增長5%。然而,盈利能力并未提高,實現利潤總額106.5億元,同比下降18.4%。從上市船企業績來看,民營船企堪憂,國營船企面臨大考驗。困境謀變,中國造船業洗牌在即。
南北船重整謀轉型
中國船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2.41億元,同比微增3.02%;實現凈利潤1.72億元,同比上升43.4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33億元。其中,船舶造修營業收入87.20億元,毛利率7.59%,同比減少1.48個百分點;海洋工程營業收入22.37億元,毛利率0.96%,同比減少3.33個百分點;動力裝備營業收入29.23億元,毛利率8.10%,同比增長0.85%;機電設備營業收入6.29億元,毛利率-9.09%,同比減少21.64%。
中國船舶上半年完工交付船舶28艘、294.67萬DWT,噸位數完成年計劃的36.75%;完成修船144艘、產值 5.84 億元,產值完成年計劃的48.68%;柴油機完工122臺、256.85萬馬力,功率數完成年計劃的45.30%;實現機電設備產值6.28億元。
原廣船國際(600685.SH;00317.HK)上半年完成收購黃埔文沖100%股權,注入核心軍工資產,實現軍船、軍輔船、民船及海工業務的整體優化和全面發展。隨著重組完成,廣船國際也更名為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務)。
整合伊始,協同效應尚未體現。上半年,中船防務實現營業收入108.10億元,同比增長28.63%;實現凈利潤-5.2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5.89億元。主營業務方面,由于產能提升、在建船同比增加,造船、海工產品收入100.65億元,同比增長29.94%,毛利率2.45%,同比減少14.82個百分點;修船收入0.66億元,同比減少3.74%,毛利率3.68%,同比大幅減少162.93個百分點。非船業務方面,鋼結構工程累計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107.95%;機電產品及其他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同比減少18.54%。上半年中船防務完工交付船舶23艘。其中,海工業務完成9萬噸半潛船1艘;極地甲板運輸船2艘。
與中國船舶相比,中國重工業績甚是慘淡。上半年,中國重工實現營業收入273.95億元,同比增長7.74%;凈利潤1.8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5.9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6734萬元,同比暴跌105.22%。
中國重工于2012-2014年間承接的低價訂單合同陸續完工交付,但原材料、人工等剛性成本有所上升,嚴重擠壓毛利率空間。上半年,中國重工毛利率僅為6.15%,同比下降5.75%。細分板塊來看,各板塊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艦船制造及修理改裝板塊下滑幅度最為明顯,降幅達9.17%。
此外,船東推遲接船、修改合同訂單,造成船企生產計劃調整、生產節奏打亂,變相增加了產品成本。船舶手持訂單減少,產能利用不飽滿,開工率不足,致使不能完全有效分攤期間費用,其中艦船制造及修理改裝、艦船裝備和海洋經濟產業3個細分板塊營業成本同比分別增長14.28%、34.9%和25.81%。
中國重工上半年完成船舶修理及改裝78艘,同比減少27.78%;完工船舶20艘、262.5 萬DWT。船艦裝備方面完工表現良好,整體增長明顯。上半年,中國重工僅完工交付海洋工程平臺1座,海洋工程船2艘。在傳統造船業務低迷之際,作為中國最大上市船企,中國重工軍工產業比重不斷增長,同時,在高端造船產業領域也持續發力,陸續完成1.4萬TEU型和1.8萬TEU型船制造,大型LNG船技術也有所突破。
民營船企洗牌加劇
行業不景氣下,民營船企首當其沖,陷入深寒。熔盛重工已剝離造船資產更名為中國華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謝幕。
*ST舜船(002608.SZ)因最大債務人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破產,風雨飄搖,被實行破產保護。禍不單行的是其自去年開始生效的主要訂單悉數被取消,訂單總額超過60億元,目前近10家金融機構對其進行訴前資產保全,涉及資產12億元。上半年,*ST舜船實現營業收入10.27 億元,同比減少51.25%;凈利潤為-3.66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幅減少973.12%。
主營船舶設計的民營船企——上海佳豪得益于天然氣收入填充,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160.41%;凈利潤2077萬元,同比增長3.96%。
在造船行業依舊過剩,海工受挫的背景下,造船設備行業有所承壓。上半年,亞星錨鏈(601890.SH)、*ST鋼構(600072.SH)凈利潤同比均有回落。其中,亞星錨鏈實現營業收入8.09億元,凈利潤5054萬元;*ST鋼構實現營業收入4.42億元,凈利潤為-2907萬元。
從半年報數據不難看出,中國船舶工業形勢并不樂觀,在行業低迷情況下,船企轉型趨勢明顯。然而,在超大型集裝箱船和油輪訂單上,韓國船企具有技術優勢;在散貨船訂單上,日本船企借日元貶值機遇搶奪訂單。面對日韓企業的強勢競爭,中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依舊任重道遠。
接單困難,訂單銳減
國際造船市場持續萎縮,散貨船成交量大幅下降,然中國船舶工業以承接散貨船為主。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新接訂單量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6%,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份額首次下降。接單難已成為當前中國船企遇到的最大挑戰,未來一些船企可能面臨無船可造的局面。
上半年,中國船舶承接新船訂單9艘、98.24萬DWT,承接柴油機134臺、292.17萬馬力,承接機電設備合同金額5.51億元,海工業務因國際油價下跌影響,無新訂單承接。 截至6月底,累計手持造船訂單139艘、1774.49萬DWT,累計手持修船合同金額2.32億元;累計手持柴油機訂單390臺、908 萬馬力;累計手持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10座。
中國重工上半年新接船舶訂單39艘、318.4萬DWT;新接各式海洋工程船15艘、海洋工程平臺2座、重型浮船塢1座。截至6月底,中國重工累計手持船舶訂單155 艘、1684.7萬DWT。海工業務方面,手持海洋工程裝備及海洋執法船訂單共計73座(艘)。
對于船舶工業而言,融資難是面臨的最大困難。今年以來,行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不少船企現金流出現緊張局面,致使批量訂單丟失。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接單量銳減,但中國骨干船企加強技術創新,對“雙高產品”批量承接。上半年,中國船企批量承接萬箱船、超大型油輪(VLCC)、7800車位汽車滾裝船,液化天然氣動力客滾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新船訂單修載比達到0.369。以中國重工為例,分別與中遠、中海、招商局等企業批量簽訂31.9萬噸VLCC、7.2萬噸成品油輪等大單,還首次簽訂11.3萬噸新型環保節能型成品油輪以及1.3萬噸瀝青船的建造合同,彌補了中國重工在該領域的空白。
上半年,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新船市場大幅下滑,全球新船成交3694萬DWT,同比下降54.3%。中國骨干船企在逆境中求生,全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上半年完工量占全國比重為57.5%,較去年年底提高6.9%;新承接船舶訂單占全國比重為75.4%,較去年年底提高近20%。
存貨方面依然高企,根據半年報數據,截至6月底,3家國有船企去年存貨合計655.55億元,其所對應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達27.5億元。其中,中國重工存貨高達407.02億元,年初為430.14億元;存貨跌價準備金僅為4.09億元,相較年初的4.71億元有所減少。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上半年存貨繼續增長,分別為150.6億元和97.9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金分別達到17.03億元和6.38億元。
油價暴跌,海工蕭條
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海工裝備制造和營運市場延續低迷態勢,全球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46.8億美元,同比下降81.8%。中國海工企業在前兩年高油價時承接的訂單,不少為船東無租約訂單,棄單風險較大,尤其是將于今明兩年交付的在建項目。
此外,由于海工項目首付款比例較低,海工船企不斷面對船東修改設計、主要設備采購拖期、延期接受裝備和撤單等行為,在生產技術準備、資源調配、建造效率、質量控制等方面都普遍承壓。受此影響,上半年中國上市海工企業經營臨近冰點。
中海油服上半年相關業務服務價格和作業量呈現不同程度下降,業績表現不佳,實現營業收入123.5億元,同比減少24.1%;實現凈利潤8.95億元,同比減少79.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8.15億元;毛利率為23.9%,同比下降11.9%。
其中,鉆井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6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7.61億元減少23.9%;油田技術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3.91億元,同比減少23.9%;船舶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18億元,同比減少14.2%;物探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7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3%。
截至6月底,中海油服共運營管理44座鉆井平臺,包括33座自升式鉆井平臺、1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其中,29座正在作業;15座目前處于閑置待命狀態。與此同時,鉆井平臺的作業天數、使用率以及平均日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上半年,中海油服鉆井平臺作業天數為6245天,同比減少348天;平臺使用率受待命天數增加影響,同比下降11.0%至80.0%;自升式鉆井平臺和半潛式鉆井平臺平均日收入同比分別減少16.3%和5.3%至10.3萬美元/日和30.4萬美元/日。外租船舶共運營7726天,同比減少749天;自有工作船船隊使用率為90.5%,同比下降2.5%。
海油工程(600583.SH)上半年整體工作量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其中海上安裝營運船天數同比下降31%,實現營業收入69.35億元,同比減少29.16%,實現凈利潤15.56億元,同比減少10.12%。其中,海洋工程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7.29億元,同比減少38.01%;毛利率為33.30%,同比增加5.58個百分點;存貨達18.96億元,較年初的11.08億元增加7.88億元。
中集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6.37億元,同比增長1.84%;實現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增長46.68%。然而,海工業務并不景氣,上半年海上鉆井平臺新訂單同比出現大幅下滑,半潛式鉆井平臺沒有新訂單成交,自升式鉆井平臺僅成交3座訂單,同比下降約九成。其中,海工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0.43億元,同比減少10.99%;實現凈利潤1865萬元,同比下降62.28%。
振華重工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3.24億元,同比減少8.17%;實現凈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90.27%。新簽合同額18.55億美元,同比下降20.69%。其中,港機產品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簽訂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等多個重要項目;新簽合同額13.94億美元,同比增長28.96%,其中海工/鋼構產品新簽合同額4.61億美元,同比下降63.35%(見表)。
在油價持續暴跌的背景下,海工裝備新訂單銳減,在建海工項目違約、棄單風險明顯加大,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下行態勢明顯,各類海工裝備利用率普遍下降。中國海工企業承接的海工裝備訂單普遍存在價格較低、首付款比率低、部分訂單船東無租約等問題。據統計,今年全球將有7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交付,其中中國船企將交付42座,然而目前僅有6座獲得租約。
當前,國際造船市場深度調整,行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中國船舶工業亦如履薄冰。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在擴內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中國制造2025》綱領性文件的發布和《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初稿的完成,給中國船舶工業帶來了一絲暖意,但該行業新一輪的洗牌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