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18日中遠、中海兩大集團實施重組以來,新成立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成為全球運力規模最大的綜合航運公司,規模優勢和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新集團確定了“6+1”產業集群,打造金融控股上市平臺,深層次優化布局并提高了企業抗周期能力。今年1-6月,新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10億元,利潤91.74億元,初步體現了改革效應。
重組實現“1+1>2”
“重組后,我們的競爭能力、國際化能力都增強了,在船隊規模等方面現在做到了四個世界第一和六個世界前列。”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表示,我們也是趁著重組的機會,打造全球物流綜合體,通過低成本的運營,希望能盡快走出市場低谷。
重組之前,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均擁有集裝箱、油輪、散貨等主船隊,并配置物流、碼頭、修造船等延伸板塊,業務重疊,產業布局、業務架構和經營模式雷同。國際航運市場陷入低迷,更是造成雙雙“大而不強”。通過改革重組,中國遠洋海運規模和資源顯著增加,綜合運力規模超過8500萬載重噸,躍居全球航運公司之首。主業協同效應初步顯現,2016年3月正式運營的集裝箱運輸公司通過開展“協同效應”專項活動,預計可增效47億元。新集團通過整合兩方資源,對船隊、網絡、產品、成本、營銷、人才等進行集約化管理,使得內生增長、資源配置、市場開拓、全球化布局等能力顯著增強。
“重組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實現了‘1+1>2’。”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表示,規模不是重組整合的最終目的。面對全球航運業的兼并重組大潮,中遠海運集團將以規模為基礎,深入優化資源配置、全面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價值創造和經濟效益。
明確“6+1”產業集群
新集團依照“規模化、國際化、盈利性和抗周期”四個發展維度,確定了包括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互聯網+在內的“6+1”產業集群。
“新的業務結構,使得重組不僅是規模上的合并,也是對業務的深層次優化布局,對新集團未來抵御航運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許立榮表示,本次重組整合打破了過去航運主業不可逾越的傳統,打造了一個金融控股的上市平臺,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的抗周期能力。
根據新的戰略布局,在新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下,中國遠洋海運的碼頭與集裝箱運輸劃入了一個事業群,并明確“以碼頭為點,以航線為線,以集運和物流為面,共同打造全球服務網絡”。由此,集運和碼頭兩個板塊能夠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配合發展。新集團還融合了原中遠、中海兩大集團旗下的優質金融資產,打造了“航運+金融”的業務發展模式,實現戰略轉型。
加速海外布局
重組后,中國遠洋海運在全球航運舞臺上頻施拳腳。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新船閘正式開通,“中遠海運巴拿馬輪”成為首艘通過新船閘的新巴拿馬型船舶,被載入國際航運史冊;8月10日,與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正式接管了比港港務局的經營;9月28日,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港務局簽署特許經營權協議,共同合資經營阿布扎比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10月12日,收購意大利瓦多碼頭40%的股份。
同時,在新的戰略指引下,中遠海運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布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興市場和戰略要地,新集團在國際航運業的行業地位及話語權已逐步增強。中遠海運集運與法國達飛、東方海外、長榮集團組成了新的集裝箱運輸聯盟“海洋聯盟”,成為全球集裝箱航運三大聯盟之一,與由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組成的“2M”形成有力抗衡。目前中遠海運在全球投資經營的11個海外碼頭大多分布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已覆蓋新加坡、比利時、荷蘭、德國、希臘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
俞曾港表示,經過重組,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在境外設有歐洲、北美、南美、東南亞、非洲等10大區域公司,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5家控股企業。今后,新集團將以海外公司為載體,進一步推動集團全面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努力成為全球航運物流市場的有力主導者。
重組實現“1+1>2”
“重組后,我們的競爭能力、國際化能力都增強了,在船隊規模等方面現在做到了四個世界第一和六個世界前列。”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表示,我們也是趁著重組的機會,打造全球物流綜合體,通過低成本的運營,希望能盡快走出市場低谷。
重組之前,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均擁有集裝箱、油輪、散貨等主船隊,并配置物流、碼頭、修造船等延伸板塊,業務重疊,產業布局、業務架構和經營模式雷同。國際航運市場陷入低迷,更是造成雙雙“大而不強”。通過改革重組,中國遠洋海運規模和資源顯著增加,綜合運力規模超過8500萬載重噸,躍居全球航運公司之首。主業協同效應初步顯現,2016年3月正式運營的集裝箱運輸公司通過開展“協同效應”專項活動,預計可增效47億元。新集團通過整合兩方資源,對船隊、網絡、產品、成本、營銷、人才等進行集約化管理,使得內生增長、資源配置、市場開拓、全球化布局等能力顯著增強。
“重組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實現了‘1+1>2’。”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表示,規模不是重組整合的最終目的。面對全球航運業的兼并重組大潮,中遠海運集團將以規模為基礎,深入優化資源配置、全面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價值創造和經濟效益。
明確“6+1”產業集群
新集團依照“規模化、國際化、盈利性和抗周期”四個發展維度,確定了包括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互聯網+在內的“6+1”產業集群。
“新的業務結構,使得重組不僅是規模上的合并,也是對業務的深層次優化布局,對新集團未來抵御航運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許立榮表示,本次重組整合打破了過去航運主業不可逾越的傳統,打造了一個金融控股的上市平臺,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的抗周期能力。
根據新的戰略布局,在新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下,中國遠洋海運的碼頭與集裝箱運輸劃入了一個事業群,并明確“以碼頭為點,以航線為線,以集運和物流為面,共同打造全球服務網絡”。由此,集運和碼頭兩個板塊能夠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配合發展。新集團還融合了原中遠、中海兩大集團旗下的優質金融資產,打造了“航運+金融”的業務發展模式,實現戰略轉型。
加速海外布局
重組后,中國遠洋海運在全球航運舞臺上頻施拳腳。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新船閘正式開通,“中遠海運巴拿馬輪”成為首艘通過新船閘的新巴拿馬型船舶,被載入國際航運史冊;8月10日,與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正式接管了比港港務局的經營;9月28日,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港務局簽署特許經營權協議,共同合資經營阿布扎比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10月12日,收購意大利瓦多碼頭40%的股份。
同時,在新的戰略指引下,中遠海運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布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興市場和戰略要地,新集團在國際航運業的行業地位及話語權已逐步增強。中遠海運集運與法國達飛、東方海外、長榮集團組成了新的集裝箱運輸聯盟“海洋聯盟”,成為全球集裝箱航運三大聯盟之一,與由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組成的“2M”形成有力抗衡。目前中遠海運在全球投資經營的11個海外碼頭大多分布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已覆蓋新加坡、比利時、荷蘭、德國、希臘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
俞曾港表示,經過重組,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在境外設有歐洲、北美、南美、東南亞、非洲等10大區域公司,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5家控股企業。今后,新集團將以海外公司為載體,進一步推動集團全面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努力成為全球航運物流市場的有力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