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記者從“中國長江流域(重慶)船舶軍民融合創新驅動發展學術報告會上獲悉,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重慶船舶業三年內將去產能20萬載重噸。屆時,重慶造船產能還有90萬載重噸。
船舶行業產能過剩已成為業內共識。有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在8000萬-9000萬載重噸左右,而中國目前的造船能力達8000萬載重噸左右。
高峰時期,重慶造船業產能達160萬載重噸。近年來,我市致力于船舶去產能工作,去年底降至110萬載重噸。按照規劃,重慶3年內還將去產能20萬載重噸,使造船產能降至90萬載重噸。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重慶將淘汰落后船舶建造工藝,取締違規違法生產企業及審批不到位的企業,推動船舶業訂單向優勢企業集中。同時,重慶將支持推動船舶業向智能制造、非船產品、軌道、橋梁等產業轉型。
記者還獲悉,為推動重慶造船業轉型升級,重慶還將建設中船重工西南研究院。該研究院注冊資金不低于1億元,投資主體包括中船重工集團公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第711研究所、第716研究所等,將發展成為中船重工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孵化發展的核心創新基地、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示范基地。
船舶行業產能過剩已成為業內共識。有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在8000萬-9000萬載重噸左右,而中國目前的造船能力達8000萬載重噸左右。
高峰時期,重慶造船業產能達160萬載重噸。近年來,我市致力于船舶去產能工作,去年底降至110萬載重噸。按照規劃,重慶3年內還將去產能20萬載重噸,使造船產能降至90萬載重噸。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重慶將淘汰落后船舶建造工藝,取締違規違法生產企業及審批不到位的企業,推動船舶業訂單向優勢企業集中。同時,重慶將支持推動船舶業向智能制造、非船產品、軌道、橋梁等產業轉型。
記者還獲悉,為推動重慶造船業轉型升級,重慶還將建設中船重工西南研究院。該研究院注冊資金不低于1億元,投資主體包括中船重工集團公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第711研究所、第716研究所等,將發展成為中船重工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孵化發展的核心創新基地、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