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我國船舶及零配件出口總額為197.2億美元,同比下降20.6%,比前三季度有所收窄
2016年年初,國際原油價格跌至近年來新低,波羅的海干貨指數(BDI)創數年新低。但是,2016年全球經濟并沒有受到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進入了低速平穩增長周期。
1~10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下滑趨勢,新承接訂單、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比下降,船舶出口繼續下降船舶進口上升。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1~10月,全國造船完工28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2%;承接新船訂單188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6%;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602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0.6%,比2015年底下降13.8%。
據海關統計,1~10月,我國船舶及零配件進出口總額為226.3億美元,同比下降17.8%。其中,出口總額為197.2億美元,同比下降20.6%;進口總額為29.1億美元,同比增長7.8%。
一、船舶出口主要特點
(一)液貨船出口一枝獨秀,保持42.6%的增速,機動捕魚船、加工船及類似船出口跌幅較大。
(二)從船舶出口市場結構來看,向亞洲出口比重下降,歐洲和大洋洲出口比重上升,亞洲仍是我國船舶出口最主要的市場。從國家和地區看,中國香港、馬紹爾及新加坡的出口額位據前三。
在出口前十名的目的地中,馬紹爾、葡萄牙、利比里亞、俄羅斯出口增幅較大,中國香港、新加坡、馬耳他比重降低。
1~10月,亞洲、歐洲、大洋洲為我國主要出口地區。其中,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排在第一位,出口總額為92.36億美元,占比46.9%,同比下降36.3%;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41.62億美元,占比21.1%,同比增加28.8%,同比前三季度增速略有降低;向大洋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3.33億美元,占比16.9%,同比增長16.9%,比前三季度增幅略降。
國家和地區方面,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中國香港、馬紹爾及新加坡,出口額合計占比超五成。其中,向中國香港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5.45億美元,同比下降37.6%;向馬紹爾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2.12億美元,同比增長60.2%;向新加坡出口船舶的金額為29.45億美元,同比下降39.3%;對葡萄牙、利比里亞、俄羅斯、印度出口增速較快,分別是1132%、96.3%、298%、202%。
(三)江蘇省在我國船舶出口省市排名中繼續獨占鰲頭,占比27%;上海市、浙江、廣東、遼寧省緊隨其后。
1~10月,我國有31個省(區、市)出口船舶,有11個省市地區船舶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其中,江蘇省出口總額為53.37億美元,占比27.1%,同比下降27%;上海市船舶出口總額34.13億美元,占比17.3%,同比增長6.6%,增幅較大;遼寧省船舶出口額為20.84億美元,占比10.6%,同比增長19.1%。船舶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省市還有廣東、浙江、天津、湖北、北京、山東、福建和安徽。
二、船舶出口形勢分析和未來預判
(一)盡管船舶出口繼續下跌,但船舶領域或已度過了最寒冷的冬季。
BDI自2016年2月份達到該指數創立以來的歷史最低值后,逐步攀升,6月以后,BDI指數在600到900點之間徘徊,經歷了年初新低后強勁反彈,從年初最低的290強力反彈到11月中的1257,反彈幅度433%,短期內船舶行業最嚴寒的冬日已經過去。但是船舶行業的反彈肯定要滯后于BDI。數據表明,1~10月,我國船舶及零配件出口額同比下降20.6%,比前三季度有所收窄。
(二)大宗商品價格強力反彈,提升船舶行業觸底反彈,但船企遭遇短期成本上升壓力。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強勁反彈,我國大宗商品指數在今年1月15日的最低值78.7反彈到12月2日的126.5,反彈幅度超過60%。鋼鐵指數從年初1月1日最低的58.0反彈到12月2日的98.9,反彈幅度超過70%。12月份螺紋鋼的主力觸及3422元/噸的高位,刷新2年半以來的新高。
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上漲對于全球船企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價格上漲帶來的貿易活躍,提升船舶需求和價格提升;另一方面,造船必需的主要原材料價格飛漲導致短期內船企制造成本增加,在手訂單利潤下滑,鋼材價格上升會在短期內給造船企業帶來不小的打擊。
大宗商品活躍會帶動船舶行業與航運行業發展,但短期內,船價不會迅速回暖,鋼鐵等原材料大幅上漲,使造船業雪上加霜。鋼材成本是造船行業占比最大的原料成本,按照船型不同占比從20%到40%不等。一旦鋼材價格上漲,將極大擠壓船廠的利潤空間。面對仍在下滑的造船周期,民營造船廠前期承接價格低,民船與海工訂單帶來的風險不斷暴露。不僅僅是民營造船廠難以維系,連國有大型船廠也開始頂不住而大幅虧損。由于船市低迷,船廠很難擁有議價權,鋼材價格的上漲也就很難通過漲價來消解,只能自己去承受。但從長遠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必然會推動船舶制造業發展,新承接訂單的價格和數量上漲是必然趨勢。
(三)人民幣大幅貶值,有利于船舶企業出口恢復,但對歐日出口繼續遭遇寒冬。
今年下半年開始,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已形成常態,尤其是10月1日起,不到兩月時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近4%。這對以美元計價的船舶出口企業利潤提升帶來重大利好。
但作為我國船舶主要市場的歐洲、日本,人民幣貶值的幅度還趕不上歐日貨幣的貶值。受英國脫歐等事件影響,人民幣兌歐元和英鎊有所升值。日本的量化寬松貶值日元政策,使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從年內新高每百日元兌換6.66元到近期新低 5.96,升值幅度超過10%。
(四)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帶來的不確定性。
美國大選特朗普上臺,意大利公投失敗、法國大選、韓國總統被彈劾等一系列事件加劇全球金融動蕩,美國大選結果公布之日,美國股市觸發熔斷,之后強力反彈創歷史新高,美元指數強勁反彈等一系列事件,使全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盡管大宗商品、原油價格強力反彈預示著經濟復蘇開始,但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經濟總體情況向好,但是不排除暫時的反復和徘徊。
2016年年初,國際原油價格跌至近年來新低,波羅的海干貨指數(BDI)創數年新低。但是,2016年全球經濟并沒有受到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進入了低速平穩增長周期。
1~10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下滑趨勢,新承接訂單、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比下降,船舶出口繼續下降船舶進口上升。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1~10月,全國造船完工28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2%;承接新船訂單188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6%;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602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0.6%,比2015年底下降13.8%。
據海關統計,1~10月,我國船舶及零配件進出口總額為226.3億美元,同比下降17.8%。其中,出口總額為197.2億美元,同比下降20.6%;進口總額為29.1億美元,同比增長7.8%。
一、船舶出口主要特點
(一)液貨船出口一枝獨秀,保持42.6%的增速,機動捕魚船、加工船及類似船出口跌幅較大。
(二)從船舶出口市場結構來看,向亞洲出口比重下降,歐洲和大洋洲出口比重上升,亞洲仍是我國船舶出口最主要的市場。從國家和地區看,中國香港、馬紹爾及新加坡的出口額位據前三。
在出口前十名的目的地中,馬紹爾、葡萄牙、利比里亞、俄羅斯出口增幅較大,中國香港、新加坡、馬耳他比重降低。
1~10月,亞洲、歐洲、大洋洲為我國主要出口地區。其中,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排在第一位,出口總額為92.36億美元,占比46.9%,同比下降36.3%;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41.62億美元,占比21.1%,同比增加28.8%,同比前三季度增速略有降低;向大洋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3.33億美元,占比16.9%,同比增長16.9%,比前三季度增幅略降。
國家和地區方面,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中國香港、馬紹爾及新加坡,出口額合計占比超五成。其中,向中國香港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5.45億美元,同比下降37.6%;向馬紹爾出口船舶的金額為32.12億美元,同比增長60.2%;向新加坡出口船舶的金額為29.45億美元,同比下降39.3%;對葡萄牙、利比里亞、俄羅斯、印度出口增速較快,分別是1132%、96.3%、298%、202%。
(三)江蘇省在我國船舶出口省市排名中繼續獨占鰲頭,占比27%;上海市、浙江、廣東、遼寧省緊隨其后。
1~10月,我國有31個省(區、市)出口船舶,有11個省市地區船舶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其中,江蘇省出口總額為53.37億美元,占比27.1%,同比下降27%;上海市船舶出口總額34.13億美元,占比17.3%,同比增長6.6%,增幅較大;遼寧省船舶出口額為20.84億美元,占比10.6%,同比增長19.1%。船舶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省市還有廣東、浙江、天津、湖北、北京、山東、福建和安徽。
二、船舶出口形勢分析和未來預判
(一)盡管船舶出口繼續下跌,但船舶領域或已度過了最寒冷的冬季。
BDI自2016年2月份達到該指數創立以來的歷史最低值后,逐步攀升,6月以后,BDI指數在600到900點之間徘徊,經歷了年初新低后強勁反彈,從年初最低的290強力反彈到11月中的1257,反彈幅度433%,短期內船舶行業最嚴寒的冬日已經過去。但是船舶行業的反彈肯定要滯后于BDI。數據表明,1~10月,我國船舶及零配件出口額同比下降20.6%,比前三季度有所收窄。
(二)大宗商品價格強力反彈,提升船舶行業觸底反彈,但船企遭遇短期成本上升壓力。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強勁反彈,我國大宗商品指數在今年1月15日的最低值78.7反彈到12月2日的126.5,反彈幅度超過60%。鋼鐵指數從年初1月1日最低的58.0反彈到12月2日的98.9,反彈幅度超過70%。12月份螺紋鋼的主力觸及3422元/噸的高位,刷新2年半以來的新高。
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上漲對于全球船企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價格上漲帶來的貿易活躍,提升船舶需求和價格提升;另一方面,造船必需的主要原材料價格飛漲導致短期內船企制造成本增加,在手訂單利潤下滑,鋼材價格上升會在短期內給造船企業帶來不小的打擊。
大宗商品活躍會帶動船舶行業與航運行業發展,但短期內,船價不會迅速回暖,鋼鐵等原材料大幅上漲,使造船業雪上加霜。鋼材成本是造船行業占比最大的原料成本,按照船型不同占比從20%到40%不等。一旦鋼材價格上漲,將極大擠壓船廠的利潤空間。面對仍在下滑的造船周期,民營造船廠前期承接價格低,民船與海工訂單帶來的風險不斷暴露。不僅僅是民營造船廠難以維系,連國有大型船廠也開始頂不住而大幅虧損。由于船市低迷,船廠很難擁有議價權,鋼材價格的上漲也就很難通過漲價來消解,只能自己去承受。但從長遠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必然會推動船舶制造業發展,新承接訂單的價格和數量上漲是必然趨勢。
(三)人民幣大幅貶值,有利于船舶企業出口恢復,但對歐日出口繼續遭遇寒冬。
今年下半年開始,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已形成常態,尤其是10月1日起,不到兩月時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近4%。這對以美元計價的船舶出口企業利潤提升帶來重大利好。
但作為我國船舶主要市場的歐洲、日本,人民幣貶值的幅度還趕不上歐日貨幣的貶值。受英國脫歐等事件影響,人民幣兌歐元和英鎊有所升值。日本的量化寬松貶值日元政策,使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從年內新高每百日元兌換6.66元到近期新低 5.96,升值幅度超過10%。
(四)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帶來的不確定性。
美國大選特朗普上臺,意大利公投失敗、法國大選、韓國總統被彈劾等一系列事件加劇全球金融動蕩,美國大選結果公布之日,美國股市觸發熔斷,之后強力反彈創歷史新高,美元指數強勁反彈等一系列事件,使全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盡管大宗商品、原油價格強力反彈預示著經濟復蘇開始,但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經濟總體情況向好,但是不排除暫時的反復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