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韓國船企在過去兩年來面臨訂單枯竭、虧損擴大等問題,但韓國造船業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卻一直維持著巨大優勢。然而,中國造船業逐步蠶食高附加值船舶市場,隨著江南造船擊敗韓國船企搶下VLGC訂單,韓國造船業在液化氣船這一高附加值船市場上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中國船企接連獲得高附加值船舶訂單
去年7月,印度船東Varun Shipping宣布,計劃訂造6艘VLGC,總價值約為4.2億美元。在全球新船訂單枯竭的狀況下,Varun Shipping的VLGC訂單吸引了現代重工、大宇造船等韓國船企的激烈競爭,韓國造船業人士也預計,韓國船企能夠憑借液化氣船技術優勢獲得這份訂單。然而,近期,Varun Shipping卻最終選擇了江南造船建造這6艘VLGC,并與江南造船簽署了意向書。
韓國業內人士透露,Varun Shipping的要求之一是將信貸擔保完全委托給船廠一方,這使得韓國船企不得不放棄這筆訂單。然而,中國政府卻向Varun Shipping進行擔保,為一部分建造費用提供貸款,還提供信貸支援。
除了江南造船外,近期中國船企接連獲得高附加值船舶訂單。今年1月,黃埔文沖獲得了來自冰島船東Eimskip的3+3艘2200TEU冰級集裝箱船訂單。這一系列冰級集裝箱船將采用Deltamarine的設計,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新的極地規則要求。去年年末,金海重工獲得了來自希臘船東的2艘300000載重噸VLCC訂單。
韓國造船業獨占高附加值船舶市場時代已經結束
2007年以來,韓國造船業手持訂單量不敵中國,滑落至全球第二位。盡管如此,憑借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韓國依然維持著全球最高的造船大國這一稱號。韓國造船業原本將液化氣船、VLCC、海工裝備等高附加值船舶市場視為固有領域,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造船業無法輕易趕超韓國。然而,隨著訂單枯竭狀況的持續,韓國造船業在高附加值船舶市場上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滬東中華開始接獲LNG船訂單,至今已經在LNG船市場上排名全球第六。2015年,中國船企也與日韓一樣,成功接獲了全球最大規模的20000TEU集裝箱船。雖然中國船企目前接獲的VLGC訂單并不多,但從2010年涉足這一領域以來,中國船企一直在緊緊追趕韓國。
中國造船業憑借國內積累的手持訂單、政府的信貸支持以及低廉的勞動力,逐漸提高高附加值船舶市場份額。業內人士稱,目前,由于技術差距的縮小,更具備價格競爭力的中國船企正在慢慢侵食高附加值船舶市場。在全球造船業衰退的背景下,中國船企也無可避免地面臨著訂單枯竭的問題。去年,至少交付1艘新船的中國船企數量從2010年的302家減少到89家。然而,中國船企從2010年就開始進行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競爭力。
韓國產業研究院洪性仁博士指出,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雖然中國和韓國的技術差距在4至5年左右,但是,如果疲軟的新造船市場重新恢復,中國造船業將更加強勢地趕上韓國。業內人士稱,韓國造船業獨占高附加值船舶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韓國將不得不在全部船型領域與中國、日本展開競爭。
中國船企接連獲得高附加值船舶訂單
去年7月,印度船東Varun Shipping宣布,計劃訂造6艘VLGC,總價值約為4.2億美元。在全球新船訂單枯竭的狀況下,Varun Shipping的VLGC訂單吸引了現代重工、大宇造船等韓國船企的激烈競爭,韓國造船業人士也預計,韓國船企能夠憑借液化氣船技術優勢獲得這份訂單。然而,近期,Varun Shipping卻最終選擇了江南造船建造這6艘VLGC,并與江南造船簽署了意向書。
韓國業內人士透露,Varun Shipping的要求之一是將信貸擔保完全委托給船廠一方,這使得韓國船企不得不放棄這筆訂單。然而,中國政府卻向Varun Shipping進行擔保,為一部分建造費用提供貸款,還提供信貸支援。
除了江南造船外,近期中國船企接連獲得高附加值船舶訂單。今年1月,黃埔文沖獲得了來自冰島船東Eimskip的3+3艘2200TEU冰級集裝箱船訂單。這一系列冰級集裝箱船將采用Deltamarine的設計,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新的極地規則要求。去年年末,金海重工獲得了來自希臘船東的2艘300000載重噸VLCC訂單。
韓國造船業獨占高附加值船舶市場時代已經結束
2007年以來,韓國造船業手持訂單量不敵中國,滑落至全球第二位。盡管如此,憑借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韓國依然維持著全球最高的造船大國這一稱號。韓國造船業原本將液化氣船、VLCC、海工裝備等高附加值船舶市場視為固有領域,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造船業無法輕易趕超韓國。然而,隨著訂單枯竭狀況的持續,韓國造船業在高附加值船舶市場上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滬東中華開始接獲LNG船訂單,至今已經在LNG船市場上排名全球第六。2015年,中國船企也與日韓一樣,成功接獲了全球最大規模的20000TEU集裝箱船。雖然中國船企目前接獲的VLGC訂單并不多,但從2010年涉足這一領域以來,中國船企一直在緊緊追趕韓國。
中國造船業憑借國內積累的手持訂單、政府的信貸支持以及低廉的勞動力,逐漸提高高附加值船舶市場份額。業內人士稱,目前,由于技術差距的縮小,更具備價格競爭力的中國船企正在慢慢侵食高附加值船舶市場。在全球造船業衰退的背景下,中國船企也無可避免地面臨著訂單枯竭的問題。去年,至少交付1艘新船的中國船企數量從2010年的302家減少到89家。然而,中國船企從2010年就開始進行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競爭力。
韓國產業研究院洪性仁博士指出,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雖然中國和韓國的技術差距在4至5年左右,但是,如果疲軟的新造船市場重新恢復,中國造船業將更加強勢地趕上韓國。業內人士稱,韓國造船業獨占高附加值船舶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韓國將不得不在全部船型領域與中國、日本展開競爭。